小丫头经常是一大早就醒来了,有时候甚至比我们醒得要早一点。醒来后,她很懂事,很乖巧,也不敲我们的门,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客厅里的黑板上或者白板上画画。她的作息规律是,午饭以后,洗个脸也就按时上床了,然后自己一个人嘟嘟哝哝的讲些什么,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这些很可能是上学以后,过集体生活养成的习惯。晚餐后,骑着她的三轮车,跟我们出去散步。回来后,玩到9点左右就刷牙洗脸睡了。
一般情况下,中午她睡了,我们也各自抽空躺一下,打个盹儿。我早上起来,通常都没有睡够。午饭后多会犯困,常常回睡一会儿。今天中午,小丫头竟然不睡午觉,自己在床上躺了一下,就爬起来玩。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就随她的兴致来。其实,应该想尽办法也要让她午睡。因为她不午睡,我们中午也都不能休息。不过大人还是好办一些。
下午照例去游泳池,小丫头对水已经很喜欢了。浮在游泳圈上,她可以无师自通地在水里蹬腿前行。今天她敢站在水池边上往下跳,跳下水又“游”到岸边,继续往下跳。相信她跳水的一瞬间肯定碰了一脸的水。看着她抬起头来,一面捏鼻子一边往外吐水,就知道喝了水了。不过,这些都是学习游泳的基本课程。我们野不用教,让她慢慢熟悉一下水性。
回来洗完澡后吃饭,饭还没有吃完,就举止开始迟钝了,这是困了的前兆。赶紧给她洗手擦脸,送到床上,一躺下就睡着了。不知她会在我们睡觉前醒过来,还是半夜里醒来?
不过,这样一来,晚间我就有了一个难得的安静片刻。翻读诗经《国风·周南》第8篇“芣苢”。芣苢[fú yǐ]就是车前草, 亦作“ 芣苡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古时候人们采芣苢——车前草——干什么呢?我猜一种可能是采来食用。民间经常有食用各种野草野菜的风俗。比如小时候看人家吃茼蒿和泥蒿总觉得是吃野草。到了南美旅游,看到他们的菜场里有各种各样的叶子、根茎,在我眼中,都是“野菜”。美国邻人看我们吃韭菜,也以为是在吃野草。大约是这个道理。
听说朝鲜人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全篇分为六句,每句只有一个动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只有六个动词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现代人如果这样写诗歌,大多会被认为是单调的重复。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如果是唱歌,或者是对歌,这种说法还是有些依据,比较容易理解。
不过,学学这种特殊的表达方法,或许将来用得着。

根据注释译为白话文,如果用江南民歌小调谱曲,唱出来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支一支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根一根收进来。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条一条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车前,一兜一兜采回来。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