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那场微凉,让白兰花在夜露的滋润中更显得青翠欲滴。瓦蓝湖社区,被这些个黛紫、深青、灰蓝、藕荷、淡红、月白,以及作为底衬的绿色生命系列晕染成一篇初夏的散文。
早起,出门。伴随着前庭玉兰和栀子花的香醇,袭来一阵凉意。气温竟然出人意料地下降十度左右。走在路上,早起的邻居已经穿上长袖在遛狗。太阳被乌云遮挡,可以不用戴墨镜,但是,帽子是要戴的,怕万一着凉。
上午,云开雾散,又恢复初夏的常态。路边草木经历了多云转晴之间的变换,郁郁葱葱地舒展开来。门口三株棕榈,已经高过屋顶很多,遮了骄阳当空,只洒下淡淡光影斑点,平静里透着细碎的明媚。
继续打开门通风,坐在门前看书,一本严歌苓的小说集《角儿》。
空等凄美而浪漫 垫底温暖又安全

读到一则报道。一天凌晨,一位德克萨斯州的租客突然被家中的”小雨“惊醒。原本以为是楼上在漏水,开灯后却地发现,随着吊扇扇叶四处喷飞的不是水,而是鲜红的血液。
报警后发现,原来是楼上的男子因病身亡,正好倒在这位幸运租客的卧室上方。由于已死一周,因此遗体开始腐化才会出现血水。更匪夷所思的是,就算有地毯,血水还是渗到楼下,经过扇叶的摆动,溅得租客的卧室到处是血。
公寓管理方虽然更新了室内设备,在拆下吊扇时还涌出大量血水。但是他们礼貌性地告诉租客,因为她没买保险,所以无法理赔精神损失。倒霉的租客已然身心俱疲,完全无法继续待在租屋处。更为倒霉的是,目前的租约还有1年8个月,所以她如果要搬走,就得付违约金。
刚好读到严歌苓的小说《青柠檬色的鸟》,故事有些情节极像。
故事开始讲,洼和香豆,两个在美的中国人,住一栋楼的上下层。每天晚上,洼可以通过上面的动静来推断此时此刻的香豆在做些什么。那是一种寄托,一种别样的陪伴。
这天晚上,洼去外地参加一个老友的葬礼,七天后回来,楼上没有了往常的动静。香豆死了!死在家中无人知。
后来楼上搬过来一家墨西哥人,夜夜在床上做着伊甸园的游戏。墨西哥小男孩对杰米很感兴趣,那是香豆留下的一支会说话的八哥鸟。时间一长,杰米可以叫出小男孩的名字。
洼的视力弱,已不能读书看字,所以洼让小男孩给他念书(黄色书)。洼用这种方式产生对香豆身体的幻想,获得一种快感。
小男孩为了炫耀,带小伙伴来到洼的家里,可杰米就是不开口。遭到嘲笑的小男孩怒不可遏,拿起一支棍子就朝着笼子打去,想要把杰米打死。却失手打到洼的头上。小男孩眼睁睁的看着洼在血泊中抽搐…

两个在异国他乡的人,各自都求而不得,孤独的活着。如果不互相取暖,携手前进,又怎么能够拥有自己的幸福呢?
上帝让你喜欢一个人,又让那个人不喜欢你。爱,不是一厢情愿。可能是为了让追求更有意义,让失败更加绝望。洼追求过香豆,被拒,是一种结果。
上帝让一个人喜欢你,又让你不喜欢那个人。守身如玉的香豆,不肯将就自己的情感,最后病死在自己的屋里。宁缺毋滥,是一种态度。
“在香豆死后的一天,洼突然悟出,香豆的一生或许也如他一样,是场空等,等的是个洼没见过的人。香豆对那人的空等由于有了洼对她的空等垫底而显得安全而温暖。洼对香豆的空等亦由于她对那人的空等而显得凄美而浪漫。”
岂止是凄美而浪漫,老人让小男孩以那种特别的方式,将自己生命深处的欲火一点一点地喷涌出来。细想,难道不为洼的那荒凉身体从未体验人生的鱼水之欢,而感到无语的悲哀?
洼的一生是灰暗的,直到后来完全失去视力。作家赋予他生命一抹明亮的色彩,那就是香豆。那只青柠檬色的鸟,象征着黑暗透出来隐隐的一束光。最终,被新的生命所扑灭。
虽然,生命之火终将熄灭,但是,这样戛然而止的结尾,却留给我们一种沉重的悲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考。
赵婷执导的《无依之地》,和上面一个真实,一个虚构的故事也有相通之处,表达了美国老人的心无归属、身无所依的状态。主人公经历着失去伴侣后的孤独,虽然在盘根错节的规则迷宫中挣扎求生,但是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主人公仍背负着个人的理想,面对命运而抗争。
不管是选择睡在香豆楼下,听香豆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声响;还是和弗恩一样在广袤荒野中的生活,那都是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命运。如果面临选择,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活着方式呢?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弗恩那样的生活。放飞那只青柠檬色的鸟,提着自己的那盏灯,走向夜幕,走进苍穹下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