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2021 周日 晴

咕——咕——咕-咕。清晨的林荫道上,斜斜地伸展着太阳从树梢上透过的光线,前后看不见一个行人,也没有车辆驰过。小区安静得似乎还在睡梦中,只有屋顶上斑鸠的影子传出的叫声,打破了大地的宁静。

蓝天水洗过般的透明。一条白色的线,在空中不紧不慢地画出。那是一架飞得很高的飞机,高得连飞行的声音都听不到。两条细细的白线顺着飞机的尾部画出,很快就合为一条线,然后在空中变粗,加宽,慢慢变成薄薄的云。白线,是从脑后画过来的,一条直线,一直往前画,最终消失在远方。这时候,直线的轨道就变成了弧线,让人觉得天是圆的,是一个大大的穹窿。

回来的路上,行人和狗开始出现。星期天的小区醒来得晚,但还是揉着眼睛起床了。


今天的读书,有些沉重,读到严歌苓笔下的《谁家有女初长成》。

毛丫头、黄角坪、人贩子、旅店、第一次、深山、交易、性奴隶、杀人…

用罪恶惩罚罪恶,这个关系远不是负负得正那么简单。有情,还有理;有公正,也有法律。原以为这就结束了,结果还有下卷。

…边防站、士兵、军官、心动、爱情、通缉令、逮捕…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或者两者兼有之?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议中。

…少女、男人、女人、亲情、性欲、真情、理智、处决…

人们都知道故事是虚构的,但是,不一定是假的。也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叫巧巧的女孩,但是,肯定别的女孩也有着类似经历。

故事里的人物,应该说,刻化得有血有肉。看完后,也许我们不会记得谁是金鉴、小回子、刘合欢,甚至是主人翁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形象,都会久久地、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们的脑海中。

相信多数读者会同情巧巧,但是,有人会同情大宏和二宏兄弟吗?这应该也是很有争议的。

那么,怎么看待那个她深爱的中尉站长?临走前,她将自己的纽扣缝在他的衣服上,结果,却他通知上级逮捕了她。我觉得严歌苓不喜欢他。但是,社会、法律喜欢他。

还有那个深爱她的司务长?表面花里胡哨,却把真心给了她,在明知犯法的情况下,最后帮她出逃。我不知道严歌苓喜不喜欢他,但是至少不是往坏里写他。

最后,怎么看待那个默默地爱着她的大个子小兵?她走后,他在深墨绿丛林中画下一笔残雪映红,将她的足迹留下“深深的小窟窿”?这大概也是严歌苓所期待的,让她的读者留下这油画般的印象。

有些人动不动就把个人不幸,都归咎为社会的悲剧。这一点,我很难苟同。黄角坪出来不少姐妹,也只有巧巧一个人的命运如此。不是么?

社会现象应该是普遍的、大规模的、有规律的。譬如,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成为农民工。

一路走来,中途有很多岔路口。从开始决定出走、到车站的等候、到警察的盘问、到旅社,到坐火车北上,女主角随便一个任性,不按剧本而走错一步,或者换一种反应,事情都会朝不同的方向转化。试想,女主角当初碰到警察时,如果老实回答问题,也许,骗子“表哥”就会被抓住,她的命运也许会迥然不同。

多数人会同意,女主角的遭遇,被骗、拐卖、共妻、杀人、以及莫名其妙的降落到一个淳朴的世外桃源兵站,不应该是当今社会的必然。就算真的有这么回事,也只能说是她的选择碰上了命运,而导致了她的宿命悲剧。

如果说,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这个人就是上帝!如果说,一个人的命运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尽然。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果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他们不听主的话,却听信蛇的蛊惑,不是吗?


顺便想到,五十五年前的今天,如果不是有那么一个人,发了一个什么通知,中国会经历那么一场磨难吗?这么一个通知而导致的恶果,是不是也是中国的宿命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