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2021 周一 阴雨

早上起来,一半晴天一半阴天。看天气预报,早上应该有雨,为保险起见,走社区小圈。西面天空黑暗,乌云压得低低的,东面蓝天上飘着几朵朝霞。走了一半路,看到西面乌云滚滚过来,风刮得树开始摇晃,是大雨的前奏。一小圈快要走完,雨就下来了。走到门口,已经是大雨点噼里啪啦往下砸了,急切切,像是一阵兜不住了过路雨。幸好走到家了。

夏日的雨,小孩子的脸,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不一会儿,雨停了,又出门,继续未尽的晨步。今早的天气多彩多墨,太阳从浓云的间隙中,射出耀眼的光束。西边的天幕上,渐渐看见彩虹的踪迹。彩虹慢慢清晰,乌云渐渐散去,一道美丽清晰的彩虹就跨过了乱云。稍许,彩虹之上又显现出另一道彩虹。双虹的现象比彩虹更为稀有,只是到佛罗里达后才看到过。上次,是去年夏天,在游泳池中所见。今天,如果不是出来散步,就不会看到这短暂少见的自然现象。

空气中仍然是潮湿的,星星点点的雨在阳光下忽来忽去。阳光和乌云不断拼搏,一会儿阳光照在翠绿的青草地,草上的水珠晶莹可见。水洗过的树叶,阳光射过,带着雨珠翡翠般透明。忽而,流云遮挡了阳光的缝隙,周围一切都失去了透明。稍远的树木和房屋,一片阴蒙蒙。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一丝风都没有。

碰到路人,手携雨伞,说出来走不多远,碰上大雨。赶紧回家,等拿了伞出来,雨又停了。我们是运气好,没有走进刚才那阵急雨。不过,这种乱云飞度的天气,还是少出来为妙。回到家,吃过早点,又有一阵雨下来。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的影子。看样子云层很厚,雨会下一阵子,这才有点雨季的模样。


日月忽春秋代序 人迟暮草木凋零

今天,农历辛丑五月初五,端午节。做了两件事,一是吃自己包的粽子,糯米里加有卤肉、花生、香菇等内容的肉粽。其实,我还是怀念小时候吃的的素粽子,里面除了糯米,别的什么都不加,做熟了就是一个粽叶清香的味道。吃的时候,加少许白砂糖,带点甜味。可惜,就跟月饼一样,花样翻新,一个蛋不够,还要双黄蛋,简简单单的酥皮豆沙月饼几乎没有人做了。

二是读一段“离骚”。看看三闾大夫当年讲的什么。摘录开头一部分: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白话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尤其是日月忽兮,春秋代序。草木零落兮,恐美人迟暮。正合此刻吾辈心境。

多年前,曾经传出“韩国将‘端午节’登记为世界无形遗产”的新闻,甚至引发“韩国人抢走端午节”等诸多批评。但其实当年韩国申请世遗的是“江陵端午祭”,此节日乃是江陵地区历史悠久的乡土祭礼,活动内容也与华人地区的端午节有着明显不同。

在华人文化中,端午节最初乃是送离五瘟神、驱瘟避疫的日子,所以又挂艾草、喝雄黄酒的风俗。后来又加上屈原投河自尽等背景,演变出不同的习俗。现在驱除瘟疫的习俗逐渐减少,而主要转为纪念屈原,纪念活动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内容为主。

而被韩国申请世遗的“江陵端午祭”,是一种人与山、自然交流并和谐共存的祭典。相传太祖王建创建高丽时,曾经获得2名僧人帮助,因此举办端午祭,而江陵地区的端午祭,会盛大祭祝“大关岭城隍”,成为当地一种重要的传统。除了会举办山神祭、祭仪等等不同的活动,还会有放留端午流灯、许愿灯等仪式。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无形遗产。图/韩国提供

或许,很早的时候,神州大地流传着端午节。后来传到朝鲜,融入了朝鲜族的民族特色,与中国的端午节的习俗不同,虽出于中国端午节,但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比如我的纪念是吃粽子,读离骚,完全是我们楚人的事情,干别人甚事。又或者说,韩国人今天纪念他们的大关岭城隍,关我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