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2021 周二 阴/雨

这才像个雨季嘛。一大早,天就阴沉沉的,丝毫没有一点阳光的影子。西边照例是黑云压城,在云中不时跳出几个闪电,然后跟着一阵雷声隐隐。从后院的湖面上看,湖面平静,没有雨滴。这是我判断有无下雨的主要标志。确信无雨后,出门走路。车库前的地砖上尚有水珠聚集,说明昨夜下过雨。

隔壁的邻居,一个退休的黑人飞行员,正带着他家的小白狗出门。他是我们每天早上会碰到的走路者之一,而且必带那只小小的老狗。听邻居讲,狗狗十六岁了。按比例来讲,相当于人70-80岁。但是,从它每天走的路程和它一路上连蹦带跳的青春气息来看,一点都不像。唯一让我看得不顺眼的是它的皮毛,说是白色,却不知是洗不干净,还是需要到宠物店去修理一下,给我一种洁白却被污染了的脏兮兮感觉。

出来散步,有些人除了牵着狗,还推着手推车。就跟我们带着外孙女出门一样,她走累了,就坐到车上。这里有些狗主人也是一样,狗狗走累了,就上车坐着。在马里兰州居住时,我还没有见过狗坐手推车散步的。至于我们家的狗,好像不会累似的,一到外面就撒欢了地跑个不停,最不喜欢被关在笼子里。

还记得当年把整个地下室都给了狗狗,到了晚上,给它把楼梯门打开,它就是不下去,四脚趴在地上赖着,要不就跳上沙发,眼睛还哀求地看着你。唉,想起我家狗狗,就想起米兰昆德拉在《不可承受生命之轻》中写的那条狗“卡列宁”,人为了自己利益去爱去恨,而狗狗对主人的爱则是无私的,没有任何回报要求的。


北大西洋神龙现 冲击国会鸣不平

拜登昨天在布鲁塞尔北约峰会后,第一次把中国和俄国并列,成为北约组织的防御对象。中国真的在军事上对欧洲,甚至是遥远的北大西洋有威胁吗?目前我了解的,中国充其量是在的南海和东海的水面上有些动静,在陆地上除了跟印度有些边境摩擦以外,跟西北欧洲一点不搭边。莫不是,中国在赤道非洲的工程建设,也是触犯了“北大西洋”国家?或者,如拜登的指责是:“中国与俄罗斯双双试图在跨大西洋团结中挑起争端,恶意的网络行动正在增加。”

俄罗斯总统普金14日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访问。

北约峰会后,将是拜登的另一个峰会。拜登预计将对普金提出对付政治异议者的问题,尤其是关押反对党领袖纳瓦尼并以“极端组织”为由,关闭反对党的所有组织,不准主办任何活动等等。

俄罗斯总统普金14日接受国家广播公司(NBC)访问时,告诉美国观众,“你们把这一切当作异议,把俄国形容成不容异议的国度,我们的看法完全相反。”他拿美国依法处理元月6日冲撞国会的示威群众,反讽美国。普金说:“你们知道吗?450人因为进入国会被逮捕…他们来到国会,因为他们有政治要求。”

普金也否认俄国政府试图用神经毒剂毒死纳瓦尼,他反问,“你们(美国政府)是不是下令暗杀走进国会大楼的那个女人,结果她被警察击毙?”普金指的是支持川普的艾施莉‧巴比特(Ashli Babbitt),想从窗户爬进国会大楼时,遭国会警察开枪击毙。

普金在NBC专访中,驳斥网络攻击美国的“无稽之谈”:“证据何在?证明何在?越来越像是闹剧。我们被指控的可多了,干预选举啦,网络攻击啦,等等,没有一次,一次都没有,他们拿得出任何证据或证明,都是毫无根据的指控。”

这一点,俄罗斯总统普金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颇为相似,都在为美国依法处理元月6日冲击国会的示威群众鸣不平,都在为被控相互勾结干预选举辩解。不过,明眼人却看得出这背后的不同。

“不须放屁。”这句话,放在诗歌里,似乎不雅。但是,话糙理不糙。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道理讲的,有些话,就只当是放屁。正如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战胜国,列强们在巴黎和会上,照样不顾中国利益,继续瓜分中国。再如当年大日本帝国,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华北和大半个中国,却说是为了大东亚共荣圈。这些道理,是不是放屁?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当今这个世界,仍然是一个不讲道理,只讲实力的世界。比如,为了本国利益,美国就可以任意出兵到别人的国家。归根到底,要想不被欺辱,就要靠实力,这是人类乃至动物世界的不二法则。


谈昨日世界政治 看今日天地翻覆

闲读到一篇讲基辛格的文章《饱受争议的基辛格,谈世界政治的历史与未来》。跟当前的世界局势有关联,不知今天拜登的上蹿下跳是否也跟基辛格有关。

基辛格在哈佛的博士论文主题是19世纪的维也纳体系,著名的基氏均势理论就此奠基。基辛格提出了一个世界秩序三要素理论。他认为:“秩序永远需要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间的微妙平衡。”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基辛格可以说是属于这种改变世界的人。他在尼克松总统赏识之下,在国际舞台上大展宏图,实现中美关系破冰、缓和中东局势、结束越南战争,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此,中国人比较喜欢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虽有局部战争,总体还是由于各国达成一种的均势。按照基辛格的看法,这种均势是容易被打破的。一是某一大国的实力强大到足以称霸的水平,二是从前的二流国家想跻身列强行列,从而导致其他大国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直到达成新的平衡或爆发一场全面战争。

基于他的三要素理论,基辛格对中国的看法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已经拥有了青春期的肌肉与力量,也具备了中年人的隐忍与克制,独独缺少的,是关于世界秩序想象的合法性价值。他认为世界霸主的巅峰对决,最终不是实力的较量,而是价值观的比试。谁赢得了全球普遍的人心,谁就把握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我只相信力量。克制,只不过是力量不够时的暂时手段。而只有积聚力量,保持话语权才是最为主要的。因为在世界政治的博弈中,每个国家、每一种观念似乎都有它的道理。不同国家的国情、政情、民情不同。观念区别之大,常常引发巨大的冲突。

欧洲和北美比较容易找到相同的价值观,因为他们同属于基督教。基辛格站在这个立场上,可以来解释欧盟和北美的关系。即使这样,也不要忘了近两次世界大战都起源于欧洲。冷战也主要是欧美一边对前苏联。那么,阿拉伯世界呢,亚洲和非洲那些不属于基督教的国家呢?中国、日本和印度,就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难道要他们都接受欧美的基督教价值观吗?

因此,全世界公认的合法性是没有的,或者说是强加的。例如一次大战的巴黎和约,就不是中国想要的。以往的东西德、南北越分治,和直至今日的南韩北朝分治、以及当下以色列控制的巴勒斯坦和加沙地带等等,这种合法性都是胜利者强加给失败者的。

从基辛格的理论和实践,让我想到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人称战国时期纵横家,如今叫外交官和战略家。苏秦讲合纵。他游说六国诸侯,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对付强大的秦国。苏秦被任命为纵约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宰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据说因此秦国十五年不敢犯六国。

张仪,则提倡连横。即秦国联合其他诸侯国中的几个,然后对抗其他的诸侯国。张仪为秦王重用,后来就任秦国宰相。结果,大家都知道,六国合纵失败,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各国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而天下大势,如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到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我愚见,这才是历史规律。

文章最后提到两个问题。一、世界和平可以实现吗?人类历史(中国和世界)对此已经有很好地回答,并且,一直在回答着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本身似乎就很幼稚可笑。二、至于世界政治的变化规律和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不就是那些苏秦张仪基辛格们,包括本文作者之类等人,研究探讨的“微妙”事情吗?


回头又看了看半个世纪前,会见基辛格的那位老人家写的那首词,有几句挺有意思的。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今天,又有人定条约了,“怎么得了?”

回答竟然是:“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最后,回到起首那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看当今,谁还有如此气势?!

《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