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不息的大黑脚河水,蜿蜒在丛山中流过,两岸是浓密的针叶林。河流里生长着肥美的鳟鱼(Trout),河边有父子三人在蝇钓(Fly Fishing)。这就是我今天看的电影《大河恋》(A River Runs Through It),发生在美国西北部跟加拿大交界的蒙大拿州。剧情简介如下:

奔流不息大河恋 兄弟情深人世间
父亲是个牧师,也是有名的蝇钓高手。蝇钓就是以一种飞蝇为鱼饵的钓鱼方法。牧师认为鳟鱼是上帝给与人类的恩赐。在他的眼里,蝇钓和信仰一样重要,宗教和钓鱼都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很难学的。对于钓鱼这门艺术,父亲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很独特的,他用音乐上的节拍器来教儿子们挥杆抛鱼线的节奏。
人生下来就不同。哥哥听话,喜欢写作;弟弟调皮,喜欢钓鱼。从小哥儿俩感情就很好。闲话少说,时光流逝,一晃兄弟两人长大,哥哥考上外地大学,弟弟则上了本地大学。
大学毕业后,哥哥申请大学教授后,回家等待消息。弟弟毕业在本地当了一名记者。兄弟两人再次去河边蝇钓,此时,河边的兄弟俩已经不再是少年郎。哥哥依旧用父亲所教的四分节拍法蝇钓,而弟弟则自己发明一种新的蝇钓法,在哥哥的眼里,弟弟显然已经成为河边的蝇钓大师。
弟弟自由放任,按照自己的方法生活,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如赌博,为女友打假。而哥哥则循规守矩,按部就班地走在社会允许的圈子里。不久,他的教授申请被大学接受了。
去大学前,父子三人再一次来到河边蝇钓。一条长长的鱼线优美地从弟弟手中甩出,钓到一条大鱼,但是大鱼却把他拉进了激流中。弟弟就像大黑脚河水一样狂野奔放不屈不挠,甚至河水将他淹没,他也不肯放手。一场人鱼的大战结束,弟弟钓得大鱼归。父亲和哥哥都惊呆了,这是他们有生以来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父亲骄傲地夸奖儿子是个真正的蝇钓大师。
那一刻,哥哥感觉到:弟弟似乎并非属于大黑脚河,而是漂浮在尘世之外,不受任何社会的约束,纯粹得就像一件艺术品。
可是,生活从来就不是艺术品,短暂的美好无法永久保存。就在哥哥准备离家到大学任教的头一天,噩耗传来,弟弟被人打死。弟弟生性奔放、狂放不羁,为这个世道所不容,这样一种结局,似乎天定。
父亲在追悼会上说:“人生中至少都会有这样一次经历,看到我们所爱的人需要帮助,我们却没有办法提供帮助,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够奉献什么。那些我们最亲近的人,通常却是最让我们捉摸不定的人。可就算我们不能完全了解他,我们仍然可以全心全意地深爱着他……”
故事最后,哥哥回忆着往事:“那闪着金光的河面,那灵动飘逸的鱼线,那脚下的大河,那年少的笑脸,还有那些年轻时,了解不深,却依然相爱的人,如今他们都已经过世,但我仍然怀念他们。”
电影拍得很美,尤其是美国西部的山川河流,还有那河边的蝇钓。

这是诺曼·麦考连写的第一篇小说,作者70岁后写出第一篇,一举成名。不过,在我眼中,“成名”是虚的,故事讲得好才是“实”的,才能感人和深入人心。故事谈及到我们经常面对的问题——人性的自由和社会的束缚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困境。我们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看法,而进行抉择。那么,在奔腾不息的生命长河中,我们该怎样流淌出自己的轨迹呢?
哥哥沉稳平静,好好读书,孝敬父母,认真爱人,遵守法则,享受平凡生活喜乐,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智者,就如同大河中缓缓而流的河水。他是被我们这个社会所欣赏和喜爱的类型,可是,他到底压抑了多少自由的天性呢?
弟弟自由散漫,桀骜不驯,酗酒赌博,蔑视规则,轰轰烈烈过完一生,潇潇洒洒释放天性,游离世俗之外,追逐心中所爱,忠于自己,燃烧灵魂。正如父兄眼中的”艺术品“,是大河中奔腾跳跃的浪花。他不被当今社会所容,最终被社会所碾压和抛弃。但是,他曾经浪花飞舞过,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过,这样的人生值不值?
无论选择那种生活态度,不管是淙淙而过的河水还是奔腾不息的浪花,在生命的长河中,最终都是殊途同归。无论是平静和浪漫的生活,无论别人理解还是不理解的人生,我们这一生,唯一能够怀念的,除了自己流淌或者跳跃过的风景,难道还有什么其它?
大河咆哮而下,不因世间悲喜而停息;大河默默无语,却述说着生命的千百种意义。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像哥哥那样生活,但是,说不定我们心底都藏有一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