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今天,是当年的感恩节。《脸书》的“成年往事”送来一张当年的小照。

人生如戏须行乐 不染污泥在自身
一是让我感到时间飞快,一晃,我在《脸书》开的账号至少有十年了。二是让我感到当年活跃在华府服务社区的荣耀日子。这一身藏装是当年从大使馆收到的礼物,礼物还包括了中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服装。记得社团活动抽签的结果,由我和其他四位来做新年晚会的主持人。主题就是各民族大团结,因为肤色原因,我被指定以藏族人身份参加主持。
我到过藏区,因为中部凸起,被牧民称为扎西土司。因此我就自称扎西,而且还会说“扎西德勒”,相当于汉族打招呼用的“你好”!英文How are you! 或者是Hello! 为此,我还学习当时的藏族歌曲“天路”。这是照片是当时试穿藏服时的试镜照。
且将游戏当人生,演绎人生如游戏。有时候,不知道人在戏里,因此将生活表演的真真切切。有时候,知道是在表演,乘机在脸谱和戏装下将平日不能做的事潇洒一次。潇洒过后才发现自己的另外一面,原来比较真实自然。
生活中,任何一个真实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生活在这种伪装虚荣和真实率性的相互交迭中。没有这种交迭,生命就会失去润滑剂,很容易在干瘪枯竭中骨折衰亡。
人生初始,没有表演的必要,又还没有被要求表演。从小丫头出生起,她的啼哭就是完全的真实,饿了就哭,饱了就睡,完全没有表演。后来,随着她的成长,举止渐渐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她被开始表演。比如,她喜欢吃巧克力和冰激淋,但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吃,过多的糖分会对身体不好。她被限制在每天可以吃一次和吃一块。当她不愿意按时睡觉和吃饭,她喜欢的东西就成了谈判的砝码——如果按时睡觉,就可以享受巧克力和冰激淋,否则,就会取消。她会勉强吃完碗里的饭或者去睡觉。表演开始了。

一天晚上,小丫头在爸爸的允许下吃了巧克力然后换得刷牙。妈妈在睡觉前问她吃过没有,小丫头为了再吃一块巧克力,就“表演”出没有吃的样子。结果,妈妈一问,当然就露馅了。于是妈妈认为小丫头说了谎,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小丫头哭得很伤心,不知道是因为妈妈的批评,还是因为没有说实话被惩罚。但是,她会认错和服软,她会说:对不起。我错了。我再也不会了。我小时候,但凡挨打,都是直流泪不求饶。不知道这是小丫头的真心话,还是迫于压力下的蒙混过关。
直觉告诉我,她比我会演戏。有些人天生就是韩信,可以先忍胯下之辱,而后成就大事。有些人,生来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拳拳事乡里小人。陶潜和韩信,或刚直不阿,或绵里藏针,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不管世人如何评置,本无所谓对错,只是各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而已。我的选择多半是天性使然,上帝既然赐予我,就没有过多地进行干预,即令为了生存,不得不折腰。
如果说:少时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英气是以尚未悟得人生终极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那么,儿时的天真率直是以不涉世事和社会尚未管教为前提的,一旦跨入社会,不会演戏也就学会了表演。人生就是最好的舞台,演不演都由不得你。社会就是最好的表演专业,演得好不好,在乎个人的修行。
照片上扎西的背后,可以看到十一月底的马里兰州,阳光明媚,树叶已经枯黄脱落了,草地上仍然是一片青绿。而佛罗里达今日,树绿天蓝。人们短衣短袖出门,温度70多华氏度,夏末初秋的感觉。
天南地北,山高水长,十年前的那个扎西知道十年后的那个山人的行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