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琐事。

家里的饮用水快没有了,到沃尔玛去买。以前,沃尔玛大瓶装的饮用水总是有。疫情以来,似乎货架上经常无货,也不知什么原因。最近又看到货架上有货了,赶快去买了两桶。快过圣诞节了,这两天是节前的大采购时刻,到处都是排队的长长队伍。除了自动付款机枪排起长队,售货的柜台也比平时增加了。出现了一些临时的收款员,其中有些人对业务不是很熟悉。
比如说大瓶装的饮用水在货架上连着瓶子买,是13美元。如果带着旧瓶子来换,就只要一半的价钱。推着购物车上两个自带的空瓶子,还有刚从货架上取下的两个装满水的瓶子,我去付款。一位新面孔的收款员手拿扫描器。对着装有水的大瓶子“滴、滴”案例两下。付款屏幕上显示为26美元。
我指着购物车上自带的旧瓶子说,“对不起。我是换两瓶水。不是买两瓶水。”正巧,货架上的价格牌就在我们对面,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连瓶带水和换瓶买水的不同价格。新面孔的收款员看到后,于是将原来的付款额度清除掉了。但是她找不到换瓶买水的条形码或者是商品号码,因为旧瓶和新瓶上都没有。
通常的情况是,收款员是将商品从扫码机上一过,商品名称和价钱就出现在付款屏幕上。有些需要称重量的如蔬菜和水果,需要收款员扫码或者手工输入商品号码,然后过秤算出结果。一个有经验和熟练的收款员主要表现在扫码机“扫描”不出商品的情况。他们能够迅速从脑海中或者从备用的商品对应号码中“扫描”出该商品来。
我们这位收款员显然业务还不熟练,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商品的信息,于是请经理来指导。经理打开商场内部的商品簿,告诉她在哪里找到换瓶买水的商品号码后,又被别的员工叫去帮忙了。今天的商店真是忙,如果不是小丫头一家来了,我也不会就为这两瓶水,赶着过节的时候到商店来排大队。
一阵忙乱,新的价钱出来了,两瓶水一共2.9美元。“哎,这不对呀!应该是13美元呐。”
收款员头低头看了一遍商品簿,回答我说:“没错,就是它。”然后,转过脸对着后面一位顾客,准备开始扫描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过节商品。
“你肯定是这个价钱吗?(Are you sure this is the price?)”我再一次问道,明显的不对嘛。
“我肯定!(I‘m sure.)”新面孔收款员的脸上开始露出一丝的不快,仿佛说我忙着呢,您就快走吧。
身后的顾客看着我们为这两桶水忙活了半天,好不容易搞定了,可是我还在那里啰啰嗦嗦的,人家嘴上不说,心里面不知道多烦我呢。
那么,我是继续站在那里,让新面孔收款员再查一遍那个商品簿呢?如果查不到还要请经理再过来,经理或许对新面孔收款员处理问题的能力会大打折扣,说不定轻则扣奖金,重则辞退该雇员。说不定那个商品号码就是经理给的,经理也肯定没有错呢?后面的顾客以及后面的后面的顾客会不会更加不耐烦,在我的背后指指点点,不知道说我还是那个收款员?关键是由于我坚守原则的”固执“,会不会影响商店的销售速度和营业额,致使公司少赚一些利润,尤其是在这等节假日,一年中最高的销售期间?为了10美元的差价,我至于吗?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家里的食余处理器(garbage disposal)又不工作了。开关打开后,嗡嗡响,就是不转。上次也发生过这事儿,后来上网寻找解决方法,用一把内六角的扳手插入从底部,将顺时针方向拧了几下,就修好了。通上电就可以转动了。当时还特有成就感。近来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它,结果就又不转了。试着用上次的小扳手来拧,可是这回却怎么也拧不动了。
想了一下,大概近来洗碗机使用得多了,洗碗的水池用得少了,基本上不使用食余处理器。致使里面的食余逐渐沉淀过多,堵塞得比以前厉害了。小扳手拧不动,可能是手柄短,使不上劲儿。是否可以用大一些的、专门的扳手来试一试?

从沃尔玛出来,路过门口一家叫做“王牌”(ACE)的五金店。这家店的东西有点贵,但是商品比较齐全。进去一问,果然有这种专门的扳手。它的手柄粗长,易于使劲。但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玩意儿,就要价13美金,似乎比别的地方要贵一倍。
购买之前有点犹豫,不知道这个“专业”工具到底行不行?俗话说,“有病乱投医”,在没有别的更好选择前,买回去试试再说。殊不知这个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扳手,竟然将底盘拧动了。然后一通电,食余处理器就通畅地转动起来。“小兵立大功!”这是台湾人碰到此类事情,常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
另外,好歹也给领导一个交代。领导说了,再弄不好就要请外面的和尚来念经了。为这点小事,请人来一趟,怎么也要个百八十块的,不值。
下午小丫头醒来,要到社区俱乐部的健身房去玩。在我的帮助下,她将所有的健身方块摞在一起,拼成一个测量身高的“砖柱”。经测量,19个砖块,她到达第12块,超过一半以上。根据他爸的身高,她应该还可以长到另一半。希望能够见到这一天。

往时今日
脸书来函,5年前曾经在马州冬至时,写有小诗一首【冬至林风】。
一阳生处水泉动
拂晓平林吼朔风
独步大荒尤凛冽
乱云飞渡忆江东
12月23日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