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有罪当原谅 莫待无花空折枝

终于,茉莉花期快接近尾声,原来枝头满是花苞,现在所剩无几。只剩下一堆开过的花桩子在那里,像秋天的落叶那般无奈。但在我眼里,它们如同希腊文明盛世的曾经、罗马帝国辉煌的曾经、大唐万国来朝的曾经而留下的遗址,让人们对美好的“曾经”心存景仰和怀念。

所幸白兰花又跟上了春天芳香的步伐,从前两天的几朵,到今天的十来朵。眼看着满枝头的花骨朵,由绿渐白,仿佛茉莉花曾经的无限生机。而那些由白到花瓣刚开但又还没有盛开的,则是最好的采摘状态。至于那些躲在浓绿从中看不见的,偷偷在树丛里绽放的,属于有些过时了,手轻轻一碰,花瓣就散落下来,真应了那句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思想和世界观的延申,就其本身而言,并无好坏之说。只是如果在社会中,由于宗教的实践而导致社会的破坏和人类的战争,如世界各地一些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组织,人们就不得不审视这种宗教的合理性。

据BBC新闻报导,昨日(17号),一所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堂,有一名16岁少年走向正在布道中的主教,接着挥刀狂刺,并用阿拉伯语大喊并提到“先知”。台下大批信众见状冲上前制止,不过此刻少年已经刺伤了主教等4人。所幸,主教大人经过医院检查,并无生命危险。

目前,这名16岁凶嫌已被捕,但尚未被控罪。由于当局尚未披露细节,特别拒绝透露凶嫌信仰,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们无从得知该少年是否患有精神或其他方面的疾病,但是,由于他用阿拉伯语大喊并提到“先知”的报导,使得人们很容易将其跟宗教的话题联系起来。

报导指出,事后主教大人通过社群媒体发布录音,声称:“我原谅做出如此行为的人。我将持续为你祷告。无论是谁派你做这件事,我也奉耶稣之名原谅他们。”

原谅、宽容、慈悲和“爱”应该是宗教的本意。可惜,世人却在宗教的幌子下,完全背离了教主(教旨)的善意,而宣泄个人心中的“恨”。从这个16岁孩子的刺杀主教,到进行所谓的“圣战”,历史上人们耳熟能详的有伊斯兰世界称为法兰克人入侵的“十字军东征”、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场大规模欧洲“三十年战争”等等,无一不是给善良的宗教蒙上了一层罪恶的阴影。似乎可以说,宗教战争看起来是信仰的战争,其实就是世俗战争的另一种形式。

耶稣基督用死亡来代世人赎罪,被钉在十字架上,成为所有人的替罪羔羊。世人的罪恶就因此被赎了?世人因而就得救了,世界从此就和平相爱了吗?似乎并没有。虽然我们不能说,耶稣基督白死了一回,但是由此看来,信善总是敌不过行恶,至少,死一次是不够的。

原谅很伟大,也很高尚,应该提倡,但是,能够阻止或者消除仇恨以及由此导致的杀戮和战争吗?


04/18/2024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