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周五 晴

今天看到网络上这一段视频,“上海教师质疑南京大屠杀的人数(完整版)”。网络影片显示,本月14日,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宋庚一在课堂上质疑南京大屠杀死亡数字的真实性。她讲道,南京大屠杀死亡数字(三十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中国做学术一直都不严谨的。还有一点,她看到最近有关宣传中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还存活60亿人。”她质疑,如果三十万的死亡,没有确实的根据,那么这个60亿数据是从哪里来的?

怀疑有助接近真相 思辨终将导致真理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多少人,由于当时没有档案、事后没有做仔细调查,并无确切数据。当时的国民政府似乎也没有提供一个数据。而且,根据不同的来源,死亡数字有不同说法,有小于30万,也有大于30万。现在讲的30万的是否有准确的数据来证实,据这位教师讲,只是一家之言。这种数据如果作为民间说法,倒也无可非议。而且,不管这个数字是多少,都不能掩盖和减轻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对南京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如果上述视频不是伪造的话,这名教师说出这一事实,听起来意思是认为“中国做学术一直都不严谨”,中国应该把有关记录调查工作做好。作为政府官方表达,以此为准,似不严谨。

影片流传网上后,校方立即以“发表错误言论”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为由,将她开除。这名女教师遭校方开除后,中国网友呼吁警方依寻衅滋事罪将她刑事拘留。据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今天发表网评,不点名痛批宋庚一妄加揣测,质疑历史真相,“枉为人师!忘却苦难,否认他国恶行,枉为国人!”

问题是有关南京大屠杀死亡数字是否有严谨数据支持?如果有,请官方拿出来。假如没有,可否产生疑问?在举国哀悼南京大屠杀亡灵时,对数字有疑问是不是就等于“忘却苦难,否认他国恶行”?难道不可以在“不忘却苦难,不否认他国恶行”的前提下,对于死亡数字是否严谨提出看法?

记得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不许人们产生疑问。如对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一夜之间突然成了“叛徒、内奸、工贼”,就不可以怀疑,否则,就可能以反革命罪被专政,甚至失去性命。当时因怀疑而失去自由和生命的人用成千上万的数字来形容,准没错,虽然没有数据支持。仅现在还记得的就有张志新、遇罗克等人。

事实证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混乱和黑暗的时间。领导人的错误,使中国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当年,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一说,不也是证据确凿铁案如山吗?后来,刘少奇平反了,那些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们也被平反了。这都说明了什么?

他们在用生命告诉人们,怀疑的人没有错,错在那些不允许别人怀疑的人,当然还有民众被驯服的盲从。今天的人们啊,你们听懂了当年他们用鲜血写下的教训吗?至少听懂了一点,至少不再因为怀疑而杀人流血了。


国家需要几个脑袋 公民应有自己权力

吃过午饭后,早上那段视频引出的思路已经暂停了。午后看着后院的浮云和平静的水面,还有棕榈树枝随风摆动,不经意晃过水边小白鹭鸟觅食的认真。那些数字的问题已经沉到湖底,快要被水中浮游物和泥尘所覆盖。

继续读余秋雨的散文。读到这么一段,很有同感。

文章一旦阻断,远比其它事情的暂停麻烦,因为文思的梳理、文气的酝酿,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甚至稍纵即逝,以后再也连贯不上。

的确如此。常常有些感触来不及记下来,被其它事情打断,后来,怎么也回不到原来那个思路了。不过,这世界上有些事情很“凑巧”,巧得跟平常事一样。平常到最后,竟不知道到底是凑巧还是平常。

下午,读到一篇另外文章,今年5月初发表的,题目是《魔鬼讲述:“全德教师抵制告密学生联盟”的前世今生​》。

文章讲的是1940年纳粹德国的事情。故事从“德国只需要一个脑袋”讲起。提到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鲁尔违规书目事件”,继而导致一个“神秘文告出现”。经过“戈培尔下令追查,盖世太保铩羽而归”。神秘文告悄悄地导致一次“联盟式的报复”,“证明了元首水平的一段对话”。

如果历史是个作家,他一定很有幽默感。这个德国“联盟式的报复”的受害者,被斯大林同志评价为“生的蠢货,死的傻逼”。然后,这个无足轻重的蠢货和傻逼,不经意间就和神秘东方发生了关系。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战后,德国人民花了很大代价才从他们的元首和国社党带给他们的灾难中挣扎出来,然后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那么蠢。

在反思中,一位卷入“鲁尔违规书目事件”中的老师讲了这么一段话:“一个国家不只是当权者拥有权力,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权力,如果我们行使自己的权力,就会发现,当权者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强大。”

不管这个故事是否属实,至少说明这个世界不能”只需要一个脑袋“想问题。

如果有幸,也许能从这个链接看到此文:
https://mp.weixin.qq.com/s/W5b-ZOYpIT5tAwr6u8bC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