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 周六 晴

公元2021年圣诞节。

早上,原以为走在路上看不见走路的熟人,在平安夜后,似乎应该睡一个大懒觉。其实,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隔壁的邻居和他那条14岁老的小狗,照样在路上活蹦乱跳的打着招呼。不同的是,在“早上好”之后,加上一句“圣诞快乐!”隐隐约约,听见马路对面小区里传来孩子的欢笑,一定是孙子们来看望爷爷奶奶了。路上行人中,出现了年轻人的面孔,以及没有见过的狗狗,也是来探望父母共度圣诞节的子女们和他们的宠物。清新的空气中,开始满溢出节日的味道。

下弦月,继续高高在上。星星在日光中隐去后,只剩月亮独自崁在蓝得透明的苍穹顶上,一丝清高,半是孤独,宛如月中人。

有一刻,风标上的转轮丝毫不动,所有街道旁的树枝和门口挂的旗帜,全都停止摇摆,就连棕榈树长臂上那些细细的叶条竟然纹丝不动。周围一切都凝固了,走过这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区,仿佛走进一个蜡像馆,周围的一切都是仿真。时间好像忽然瞬间定格,而我却慢慢四顾走过。


圣诞老人逢对手 洋节饺子巧结合

自由,当拥有的时候,也许不觉得可贵,但是在失去的时候,才会感到它像空气,须臾不可缺少,才会用生命去跟它交换。

以上的感想,来自观看刚出台的大陆电视剧《对手》,一对在大陆潜伏多年,结婚生来自海峡对岸间谍夫妇的故事。虽然,还没有放映完,但是已经把一个老套的间谍故事讲得那么有人情味,让人们不由得抛开世俗的浑浊而去思考人性的深处的那一眼清泉。在众多俗不可耐的大陆电视剧中,这是一朵带着许多无可奈何的奇葩。

同理,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只有远离故乡的飘泊后,故乡才有更深刻的意义。游子心中的故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混搭。思乡的时候,往往是漂泊欲念大于回归意识的时刻,而不是反之。“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内心永远矛盾着又充满扩张精力的人生悖论。

圣诞老人,只有出现在不可能时,才是“真的”。前段时间美国中西部遭龙卷风袭击,造成许多房屋摧毁,许多人无家可归。以肯塔基州为例,龙卷风受灾户今年将度过一个极不一样的圣诞节。

肯州居民塔咪‧麦金尼的家本月中毁于龙卷风。她九岁的儿子萨米担心,圣诞老人会找不到他们家,无法递送礼物。她说:“他认为圣诞老人已忘了我们。”

此刻,肯州州长夫人正与义工们在灾民收容中心筹划圣诞活动,抚慰流离失所、担心圣诞老人找不到他们的幼童。麦金尼说:“这是必须为孩子做的事,让他们怀抱希望。”

平安夜来临,圣诞老人果真找到暂居在灾民收容中心的萨米,送上装满玩具的礼物袋。戴着有星星装饰的眼镜面罩,孩子兴奋地说:“汽车模型、圣诞帽,还有流星!”

过去几日来,肯州州长办公室发出价值逾20万元的现金礼物卡、数万个玩具。义工们节前再次出动,分发各地好心人捐赠的礼物。这位州长日前走访各地公园分发礼物,他说:“这个国家、世界上有许多善心人士,正如大家今日所见。”

面对这些“圣诞老人”们的善良和美德,孩子们还会怀疑圣诞老人吗?

圣诞晚餐,现包饺子,现吃。一种既保持中华传统文化又过了洋人节日的庆祝方式,简单中捏合着传统东方和现代西方复杂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