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大雾天气,有一个星期了。云雾笼罩整个小区,就像白色的屏障,仿佛掩盖了自然界变化的奥秘。正如古人诗中云: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林中宿禽啭木散,山远泽深一苍然
这样持续的大雾天,到佛罗里达来后,还是第一次注意到。不知道是否以前也有,很可能在该看的时间没有看它们。通常早上六点多出门,到七点多都可以看到大雾迷蒙。八点以后,地面气温上升,雾就开始消散。十点钟,太阳开始发威,此时,雾就散尽了。
从去年疫情到现在,我们一直都是六点半以后出门,因此近来常常碰到大雾弥漫。刚来那阵子,早上出门较晚,通常都是太阳高照才出门。即使有雾,有可能都错过了。记得在马里兰州居住时,有时也可以碰到大雾,但是,通常都是一两个早上,很少有这种连续一周大雾的情形。
晚上散步,小丫头还是跟以往一样,指挥着大家一起去。这个大家包括爸爸妈妈姥爷姥姥。有时候我手头的活儿没有忙完,小丫头会坚持等在门外,不让其他人先走。等我手忙脚乱赶出来,除了感到小丫头坚持让我成为团队的一员,“一个不能少”的荣幸,还有一种被人久等的歉意。
等到我出门,小丫头才问道:“大家准备好了吗?”我慌不迭赶紧回答准备好了。然后,她就i指挥大家一起跑,她在后面登着快速得,口里喊着:“我来追你们哦!”快速的赶上来。一会儿又叫大家停下来,说是前面有“红灯”,“危险”;然后说“灯黄了也不能走。”一直要等到她亮了“绿灯”,大家才能继续前行。一会儿又是停车标记(Stop Sign),大家又得停下来。黑暗中,她的那辆快速得小车闪着红蓝色的警车灯光,看着她在车上又挥手又喊指令,指挥众人时停时跑,也不知道是谁教给她的。是在学前班老师教的,还是她自己自学成才?
问起小丫头妈妈,她在纽约是否也这样?回答说,那时候只有爸爸妈妈,一般都是一起走,很少会等其他人。听完回答,我感到这孩子长开始有组织头脑了,具备党孩子王的一些特征,让大家都服从她的意志。而这些,都是我童年所所缺乏的。我在家里是老幺,家里的事情,小时候从来轮不到我做主。因此,即使在发小和同学们中,我也没有养成当头负责的习惯。唯一的“领导”官衔,是小学高年级当过红领巾的“一条杠”小队长,手下管着十来个跟我一样的小毛头。小丫头这么小,就开始指挥我们这些长辈们。不过这种自我膨胀,还是隐隐让她的父母感到有些担心。
现在,她的骑术已经算得上是娴熟了。不仅速度快,常常一口气登上几下,马上把大伙儿仍在后面。而且,在车子行驶中,要么,一只腿立在车上,另外一只翘得高高,上下晃动;要么,另一只腿也站在踏板上休息。有时候,在后面看着她得小车灯光在暗夜中摇摇晃晃,真有点儿替她担心。
洗完澡,喝牛奶,吃点小点心,就该睡觉了。小丫头对这一套程式已经非常熟悉。但是,近来她玩性很大,到时候都不愿意睡觉。一到喝奶时,就要讲条件,譬如问:“喝完奶,还可以干什么?”意思是要讨价还价,要一些平时“限量供应”的紧俏商品,如一天一块巧克力,一次冰激淋,一份马卡龙。可能是她爸爸妈妈为了哄她睡觉,总要用“胡萝卜”来甜她一下。多半,小丫头都会半推半就得吃完点心,就去刷牙。
大概是知道要走了,爸爸妈妈晚上一直都在忙着收拾行李,我们就“悄悄”放纵她一下。今天,她吃完了点心,又格外要了一份冰激淋。其实晚间吃甜食,尤其是冰激淋,我认为是不好的。她也兴奋起来。当要她去刷牙时,她已经用完了讨价还价的所有籍口,她竟然说到:“刚吃完东西,不能刷牙!”。
虽然这话的逻辑性不强,因而也就没有说服力,但是这个句型,一定是从类似平时告诉她“刚吃完饭,不能跑步!”套用而来,语法没有错误。所以,听起来似乎也挺顺耳的。只是她为不去睡觉,又找出一个似乎很响亮的”理由“来,不禁令大人吃惊,又感到莞尔。
终于,好说歹说,小丫头睡觉去了。想起朋友有两个孙女,她们每天晚上到时候都会自己去睡觉。就跟小丫头中午睡午觉一样,自己躺在床上,不再需要大人陪着。我在门缝中看,她睡不着,就自言自语,直到睡着。是不是中午时在学校训练出来的?但是,晚上在家里,就有些迁就她,还要讲故事。相信朋友的孙女也是被朋友的儿子”训练“出来的,到时候就习惯自己躺着睡觉了。看样子,要培养“良好习惯”,还是需要“硬”下心来。小孩子按时作息,对家长来说,当然省许多事。但是,是否会因此牺牲掉一些亲情,过早磨蚀掉孩子的天性?
或者说,各有利弊,视各家各人的孩子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