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改变思维方式 探谁是真正罪人

对我们的人生有用的几个观念,出自一个“谁是真正的罪犯”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则是来自一个坊间广为流传故事。

这是一个平静的上午,银行里如往常一样,人们排着队在办理存款和取款的业务。突然间,一伙蒙面人挥舞着枪支冲进了银行——他们是劫匪,人们开始惊慌失措。

一名为首的劫匪大喝一声:“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都趴下。”

顿时,银行开始安静下来。银行里的每个人,工作人员和顾客,都安静地趴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整个大厅里寂静无声,只听见抢匪往袋子里装钞票的声音。

这就是所谓的“改变思维”的概念。银行里的钱,多半都不是自己的。如果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保卫“国家财产”,值得吗?

劫匪顺利地抢劫了银行。回来的路上,看着车厢里一大堆鼓鼓囊囊塞满了钞票的袋子,一名年轻英俊的高智商劫匪(经管博士学位)对满脸长着大黑胡子年长的劫匪(中学毕业生)说:“大哥,数一数我们抢到了多少钱。”年长的劫匪斜了一眼小年轻,不屑地说:“傻小子, 数什么数!今晚电视节目会告诉我们银行被抢了多少钱!”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之谈”的概念。数一晚上的钱,头都数大了,还不如新闻里的一句话。这种观念只有那些具有经验的抢劫老手们才会具有。

劫匪离开后,银行经理让银行主管赶紧报警。主管说:“等等,等等,我们把挪用的5000万和投资的3000万损失也一起算进劫匪抢劫的金额吧”。经理听后大喜:“要是每个月都有抢劫就好了”。

这就是所谓的“顺势而为”概念,银行被抢,正好把贪污变成损失上报,化被动为主动,转不利为有利!

第二天,电视新闻报道银行被盗走一亿元。而劫匪分赃时,数呀数呀,只数到了2000万元。于是年长的劫匪非常愤怒,抱怨道:“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只拿了2000万,银行经理随便说说就拿走了8000万!”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赶不上变化”的概念。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劫匪抢多少,银行就报损多少。现在呢,谁知道?

回到前面的问题“谁是真正的罪犯”上来,想象一下,今天的国家财产,还是人民的财产吗?我们是不是也要改变一下以前的思维惯性呢?

前人的经验,变成了后人的知识。比如人们早先对地球的认识来源于局限的认识,于是得出“天圆地方”和地球是平的经验和知识。后来发现地球是圆的,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事实,于是改变了人们旧的思维方式(经验)。这就是经验赶不上变化,思维方式要不断地进化。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这个世界。

爱因斯坦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我们常常过分依赖于逻辑和过去的知识结构,只想着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想做什么。然而想象力却能带我们来到逻辑无法触及的新天地。

虽然,年龄大了,知识和经验多了,这是好事,但是,也会成为我们的包袱。年轻人具有的想象力减少了,当然也不愿意改变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殊不知我们的经验永远也赶不上变化,正如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现代科技,电脑、网络、人工智能AI,知识爆炸和大数据,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一样。

怎么办?唯有不断地学习,“顺势而为”,不盲从社会现存的固有思维模式,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是一个在思想上较为自由的人。

当然,一旦跳出以前惯性思维的框框条条,我们就知道“谁是真正的罪犯”了。


08/18/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