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眼见为实”,即使亲眼所见,很多时候这个“实”只是局部的事实,并非是大象的全部事实。而事实往往由于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被给以不同的解释。这个问题一再被古往今来的故事和范例所证实,但是人们为啥就改变不了这种以偏概全的方法论呢?

且不说最近看到一个视频,说是人类不可能看到已知世界以外的东西,因为人类的感官所能了解的事物只是这个世界的4%。即令是在这个人类的感官所能了解的事物中,我们又能了解多少?尤其是对那些我们听说的故事,我们常常会以自己的逻辑而下结论,而没有进一步思考事物是不是会有其它的因素。看到一个现有的例子,比较容易说明这一点。
我们都知道,甚至在媒体上看过,这样一个事件。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在台上拿演员威尔·史密斯夫人的光头开玩笑,威尔·史密斯上台打了主持人一个耳光。这段当场录制的实况视频,全世界都可以看到。

就此一个老师对他的学生做了一场认知实验。看完视频后,老师让学生举手表态,是否支持威尔·史密斯的行为。表态的结果是40%支持。
接下来,老师说:“威尔·史密斯夫人因为得病,为了治疗不得已把头剃光了。但是那个主持人在全世界面前,当众调侃讽刺她的光头。这对于他的先生,威尔·史密斯,是可忍,还是孰不可忍?”说完老师又请同学们表态。这一回,接近90%的学生表示支持。
老师继续说道:“主持人事后解释,他当时并不知道威尔·史密斯夫人是因病而剃光头的。威尔·史密斯完全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就直接诉诸暴力。”说完再举手,支持率又降回到40%。
“威尔·史密斯是一个家暴目击者,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被父亲打到流血,所以他从此发誓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史密斯夫人因为生病剃光头,忧郁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在家人鼓励下走了出来。可是,主持人在奥斯卡现场的讥讽,再次让她受到伤害。所以,威尔·史密斯才站出来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老师说完这段话,再次让学生表态,支持率又回升到80%。
老师接着讲下去,随着信息的扩展,同学们的支持率也接着而发生变化。很多时候,真实就是一个大象,每一个部位,鼻子、尾巴、大腿甚至象牙都是真实的,人们对大象的了解,取决于观察的不同角度和部位。当我们对一个事物做出判断时,要谨慎,要保持一个质疑和探索更多真相的思维方式。
老师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为此事表态多次,有没有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立场的同学?”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举手。
这些人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立场。他们立场坚定、不受外界影响,老师肯定会表扬他们,对吗?
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后,改变自己原来的立场,并不丢脸。因为害怕丢脸就不愿意改变,或者找出各种理由坚持己见,否定更多真相的人,其实才是更丢脸的人。”

有句话说:“善良的敌人不是邪恶,而是无知。”想想鲁迅先生描写的那些蘸着烈士的鲜血,吃人血馒头的无知国人,他们并非邪恶之徒啊。
从这句话里,可以引申出另一句话:“真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偏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摸象”故事后的道理,但是为什么这些人不用这些道理来看待我们周围这个世界,却坚持认为他们看到的局部事实就是真理的全部呢?我想,除了无知以外,应该就是偏执吧。
*佛教《涅槃经》载:“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莱茯根(萝卜);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08/22/2023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