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神秘 —— 地中海(3)

埃及—亚历山大 /开罗 Alexandria (Cairo), Egypt

如果说,希腊的两个小岛是此行的开胃小菜,那么,到埃及就是一顿正宗的大餐了。

之所以决定参加这趟旅游,与到埃及观看金字塔有相当大的关系。行前就在荷美邮轮的订票网站上预定邮轮到埃及的游览票,听说埃及在这方面不安全,邮轮的游览票虽然贵一点,但是安全和行程都有保障。但是,荷美邮轮到埃及的游览票全部都被预定了。我们只是排在等待名单上。一直到出发前,才收到邮轮的订票网站的通知,说我们排队等到了。这才放下心来。

不料,到了船上去落实和付款时,才发现,网上的预定靠不住。邮轮上回复,所有各种埃及金字塔的参观早就订满了。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我们出发前就抱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以不变应万变,以平常心对待之。再说,同行的四位各有缘故,都不打算去看金字塔,因此,既然不能去开罗,我们做好了就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玩玩儿的准备。

有时候,命运总是在最后一刻发生变化。在临到埃及的前一晚,邮轮通知说,到开罗旅行又多出三张票。这趟开罗行安排得非常累,来回需要12小时。我有些犹豫,因为领导换了腿关节后,还没有到六个月,不宜长途跋涉,有些担心领导累着了。再者,到了船上,自己有些感冒的症状,流鼻涕和咳嗽,身体疲乏无力。不过,领导还是决定要去,于是我们购买了两张临时剩下的票。

事后证明,领导英明啊!


因为行程紧,时间长,所以邮轮安排我们早晨5:30离船上岸。我们提前一小时起床,5点钟早早就吃了早餐,跟着人群排队出关。登陆入境埃及是需要检查护照,验明正身的。此时,外面的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的天色尚黑。

亚历山大港是埃及第二大城市,既是地中海岸的港口,也是非洲重要的海港。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尽管不是我想象中的非洲。

亚历山大港是按其奠基人,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是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这位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在开疆拓土方面,可以跟中国的秦皇汉武并列。亚历山大大帝生于中国的大秦帝国之时,13岁时,父亲为他找来后世景仰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任其导师。怪不得无往不胜。

二十岁时,他继承马其顿王位,此后几乎都在进行大型军事征服活动。三十岁时,他已经建立了疆域最大的帝国之一,范围从希腊、小亚细亚、埃及、波斯、两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他的战功首数长达十年的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在一连串的决定性战役击败波斯,并推翻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征服整个波斯帝国,使得他帝国疆土从亚得里亚海直至印度边界。他在战场上从未被击败,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旅游大巴离开港口时,已经是早上7时左右,天色渐亮。一上岸,感觉就热了起来,车上显示温度25摄氏度。我们这一路,有十几辆大巴士。听说还有武装护送,我们在中间没有看到。在车上等了好久,终于车队浩浩荡荡启动了。冥冥中,颇有点亚历山大东征的感觉。

亚历山大港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埃及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降。但在十九世纪末期,亚历山大港又跃升为世界主要的船运及交易中心之一。今天的亚历山大港靠着从苏伊士来的天然气和石油运输管线成为埃及的重要工业中心。同时,这个城市也有着蓬勃的观光业。

不过,今天行程的目的是开罗,听起来很刺激:吉萨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和萨卡拉金字塔(Giza Pyramids, Sphinx & the Pyramid of Sakkara)。

出了亚历山大港口,车窗外看到一些老旧民宅,旧得像上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的城市建筑。那些肥皂盒一样的钢筋水泥公寓楼房,更像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拆迁房。不远处,有很大一片新建的十几层楼房,导游说那是给搬迁户建的。看来,亚历山大正值旧貌变新颜的过程中。

一个小插曲。前方的路上有一个立交桥分叉口,前导的车似乎开错路了,在立交桥的上面停了下来。然后,我们也停了下来,接着我们这辆车开始倒车,从桥上退下来。后面竟然没有车开过来!等到前面的车也倒回来,我们才继续改道行驶。车还可以这样开的,埃及司机真牛!不过,埃及的旅游车还是不错的,干净宽敞还有卫生间。

两个半小时后到达开罗。离了亚历山大港口后,一路上的印象是黄色的基调,大地是黄色的,房屋是黄色的,如果有庄稼,也是黄色的,路上的车马行人似乎也是黄色的。这个城市好像到处在建设当中。房屋大多数是黄色,有些是水泥的,有些贴着砖面。开罗人口超过1000万,整个大开罗地区有2000多万人口,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莫非我们没有进入开罗繁华的市区,只是在郊外经过?

听说当年开罗的领导人从巴黎汲取灵感,构想了一座拥有大街和宽阔大道的城市。由于政府财政拮据,这个计划最终并未有实现。后来又听说,埃及在2015年宣布建造另一个尚未命名的计划城市,旨在作为埃及的新行政首都(New Administrative Capital)。新首都的所在地是沙漠地区,需要建设管线引进尼罗河的水。中国的公程公司得标到中央商业区(CBD)的庞大工程,要在5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上盖20座摩天大楼,和建设一座高达385.5米的标志塔,展现绿色智慧化的建筑。2022年3月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也许,下次还有机会看看这个埃及新都。

终于,远处可以看见金字塔了。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站:萨卡拉金字塔(Saqqara or Sakkara)。

萨卡拉是古埃及的一个大型墓地。该地现时仍屹立着最古老的阶梯金字塔,该金字塔在公元前27世纪建成。公元前27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之前,“中国”是个什么样子,三皇五帝?无从考证。而在埃及这个地方,已经矗立起这么巨大的金字塔。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巴比伦、古埃及等等这些遥远的文明和文字,就在眼前闪烁,我有些头晕。

这个金字塔风化得相当厉害,经过5000年的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看起来比较破旧,有点令我失望,这不像是我心目中的具有光滑面的“真正的金字塔”!但是,今天它就屹立在那里,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面对面的直观和触摸这5000年前人类的文明,仍然震撼之极!

在古埃及定都孟菲斯的时候,萨卡拉是孟菲斯的“死者之城”。埃及第一王朝时已有贵族在该地下葬,第二王朝时始有国王安葬在此。萨卡拉作为王家墓地的重要性被后来的吉萨和底比斯的帝王谷取代。

我们走到阶梯金字塔的底部,用手抚摸埃及最古老陵墓的巨大基石,感受五千年之前人类的劳动创造活动,还有岁月风霜的无情的磨蚀。这是实实在在有记载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五千年文明啊。中国也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毕竟没有留下这么宏伟的遗迹,现代人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一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到了,我们满怀期待地开往下一个金字塔群,那里有我心目中“真正的”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

时至中午,我们一行几百人浩浩荡荡在埃及一家高级餐厅用午餐。导游没有详细介绍这个地方,不过大门戒备森严,有两道武装警卫和士兵把守。进门后,沿途满是鲜花、绿草和水池,仿佛到了江南水乡,完全没有金字塔群那种旷野无边黄沙漫漫“大漠孤烟直”的感觉。

拾级步入餐厅,厅顶悬挂巨着大的水晶吊灯,脚踏奥斯卡颁奖所用松软的地毯,周围的墙壁是巨大的镜子和金碧辉煌的装饰,大有走进某个皇宫的恍惚。就餐大厅里铺开几十面铺着白布的大餐桌,那气势直逼中国国宴档次。大厅边上,一溜排开各种埃及的美食。我们2号车的乘客就在标着2号的桌前就坐。下车前导游说,中餐包有菜肴和各种饮料,但是不包括酒精饮料。大厅可容纳我们十几辆大巴士的游客。这个架势是我经历的所有旅游团餐最高档次,倒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一趟一百多美元,这一顿,就值了!

其实,吉萨金字塔群,离就餐的地方不远,隔着巨大的玻璃窗远远可见。

这个金字塔群有主要由三个金字塔组成,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Khufu),又称“大金字塔”,次大的是卡夫拉金字塔(Khafre),最小的是孟卡拉金字塔(Menkaure)。

胡夫金字塔是三者中最高也是最古老的金字塔,不知为什么,我心目中的金字塔就应该是这个样的。它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金字塔,埋葬的是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法老胡夫。据说由于常年的风吹日晒,塔高已经降低了十来米,现为137米。四周的边长接近230米。这个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搭建而成,最重的石块可达50吨,最小的也有1.5吨。天哪,那个时候人们没有现代化的吊车和大型运输车,是怎么搬运这么大的石块的?据分析,古代的埃及人可能是使用圆木运输的,那也不容易啊。根据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的记载,建造这样的金字塔需要10万人劳动20年。

卡夫拉金字塔和前方的人面狮身像

卡夫拉是仅次于胡夫金字塔的第二大金字塔,由胡夫的继任者卡夫拉建造。虽然它的高度只有136米不及胡夫的金字塔,然而由于它建在了一块高地上,看上去似乎更为高大,人们通常误以为卡夫拉最大。它的底部明显遭到风蚀,但顶部仍然保留得比较完好。金字塔顶端,仍然保留着部分的石灰岩外壳,远看像戴了一顶帽子。据估计它一共用了488万吨的石头。

孟卡拉在胡夫和卡夫拉前,显得像个小弟弟。孟卡拉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孟卡拉的陵墓,远小于前两座金字塔,它的高度只有大约65米,总体积大约只有卡夫拉金字塔1/10。不同于外面包覆石灰石的胡夫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底部包覆的是花岗岩。它内部的墓室同样也使用了花岗岩,开采难度要比石灰石高出许多。

孟卡拉的一面在中间开了一个长长的口子,看起来像是盗墓贼的杰作。经介绍,是后来的统治者试图拆除金字塔群,孟卡拉金字塔成为首要目标。但是金字塔建起来不容易,拆起来也难。据载工人们拆了8个月,他们每天只能拆除一个或两个石头。最终,拆除金字塔的工程没有完成,只在金字塔北面留下了那个的垂直裂缝。

孟卡拉南方有3个卫星金字塔,都是未完成的状态,据说是为法老的皇后和妃子准备的。听说孟卡拉死得较为突然,他的金字塔也被迫停工,后来可能是他的继任者用土砖完成了剩余的建造工作。

向下进入墓室

这次的金字塔游还包括一个下到地下墓室内部的选项,旅客如果愿意去,另外买门票$10。领导一听说往地底下钻,立马否决这一项目。车上其他旅客好像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有我,偶尔地喜欢与众不同,于是选择了这个项目,到卡夫拉地下的墓室里,体会一下盗墓贼的艰辛。

那是一个勉强能容两人侧身而过地下通道,大部分地方只有半人高,必须弯腰低头而行。脚下垫的是木板,隔一步的距离钉有一条木头挡棍,以免游人不小心哧溜滑下去,两边有扶手可助前行。黑乎乎的洞里,远处有灯亮,空气很潮湿,我低头弯腰而行,头部不小心还碰到了顶壁的石头。别的都还好说,就是进到洞里有一种压抑感。就像有些人有恐高症一样,站在高楼、山顶或者悬崖边就心跳过速。越往下走,我就越担心,说不定哪里掉下块石头来,或者坍方什么的,我不就出不去了。搞不好几千年后也变成木乃伊,或者五百年后,会有一个唐僧路过,将我救出?

黑暗、潮湿、心慌中,终于达到墓室底部,可以直起身来。里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空间,四壁空空,没有壁画也没有任何装饰。右手边地面有一块长方形凹下去的“棺椁”,里面空空如也,大约是卡夫拉法老的安息之地。最不协调的是棺椁的一角,有一台除湿机,破坏了5000年历史的气氛,太倒我的胃口了。

墓室里有个也许是也许不是工作人员模样的人,主动提出为我拍照。当然事后是要小费的。大概这是他服务的主要动机,否则谁愿意整天呆在在这个暗无天日潮湿气闷的墓室底部?

向上爬出地洞

钻洞进地下,是此行最累的一个景点,即使浑身大汗淋漓也值得。回程往上爬,感觉好多了,那是一条生路,通往人间,通往光明。前面一位游客,走走停停,在半道上我被他挡住。两人停下闲聊,他说我比你大,已经80好几了。言外之意,老弟,等你到我这个岁数再爬爬看?不便多说,心想,十年后我还能爬这个洞吗?不由得佩服这位大哥。等我们捱到洞口,那位大哥已经气喘吁吁,靠着栏杆不能动弹。当我经过他时,外面一位应该是等他的老妻直呼“紧急救护!紧急救护!”(Emergency!)

建议,非具我体魄和胸怀者,切莫擅入此洞。由此,进一步体会到领导英明。

出得洞来,又回到阳光明媚的人间!路边一个牵着骆驼的埃及小哥,赶紧过来。在我入洞前,他就拉我的生意。我说等我出来再说。金字塔下,至少有几十个牵着骆驼找游客的当地人。小哥一直在洞口等候,见他如此执着,便答应了他。

记得我老岳父有一句口头禅:吃饺子不吃醋?意思是说,蘸着醋吃饺子是一个配套工程,缺一不可。如今我翻拍他老人家的那句名言:到金字塔不骑骆驼?

金字塔,我来了!

骑上骆驼后,埃及小哥让我做出一个手掌下抓的动作,开始我不明就里,等我看到照片后,才发现,他是让我把金字塔提溜起来。身上没有零钱,给了他一张$20的大钞。导游说,5个美金或者欧元就可以了。

照片上一副得意中带点嚣张的样子。不知怎么让我回想起半个世纪前,作为一个红卫兵到北京大串联,街头有一张军队大院子弟,穿着他爹的将校服带着大盖帽,抱着地球一副征服世界的张狂照片。不知是联动还是西纠?如今还有几人知道,俱往矣。

最后一个景点,卡夫拉金字塔前面的人面狮身像,斯芬克斯(Sphinx),这个谜一样的动物。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是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斯——人面狮身(Androsphinx)、羊头狮身(Criosphinx)、鹰头狮身(Hieracosphinx)。

不过,我是在小时候在希腊神话中听过这个怪物,以及它的故事。斯芬克斯坐在迪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一个它命中注定的希腊大英雄俄狄浦斯来了,猜中了这个谜语。但是斯芬克斯不服输,又出了一个谜语:”什么东西先长,然后变短,最后又变长?”俄狄浦斯又猜中了。于是斯芬克斯羞愧万分,投海而死。这两个谜底,我至今还记得。

可惜当时太阳正当顶,光线从斯芬克斯背部投来,造成人面狮身像的背光,脸部光太暗了。应该说这是此行唯一的一个小缺憾。不过,人生有这么一次机遇,实在是上帝赐予的幸运,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埃及,金字塔,我们来了。


09/22/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