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独到遭疑问 人工智能写论文

对于AI人工智能的运用,尤其是在文字方面,如聊天机器人(ChatGPT)等,让许多人很开心,可以很快地解答问题,并且可以生成简单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和虚构的小说。尤其在资料搜索方面,我用谷歌搜索时,ChatGPT也会同时给出它自己的答案。使得读者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同时,也让人们有很多的担心,对于发表的作品真假难辨,不知道时AI的杰作,还是作者的自创,又或者时两者兼之,其中的比例各占多少,尤其是在学术方面的独立见解和发明,如论文的真伪和质量的衡量。

近来看到一篇有关我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的文章,提到中国地质大学一名教授在国外期刊公开发表的SCI论文,被发现有ChatGPT常见的提示词,引起使用AI代写论文的质疑。

该教授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是正级教授。自2006年9月担任材料工程教研室主任至今,负责教研室的日常事务、教学组织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和学科建设。

篇论文发表于一本《表面和界面》的期刊上,该教授为署名作者;其背后出版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与医学信息服务机构,旗下出版《柳叶刀》、《细胞》等2800多种学术期刊。在文章开头,疑似有ChatGPT的常用提示语。

目前校方还无法联系上该名教授,对网上质疑表示不清楚。

有怀疑,可以提。但是,即使这一段疑似有ChatGPT的常用提示语是真的来源于AI机器人,并不能证明论文就是AI制作的。AI机器人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为人类提供信息和资料,正如人们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查询搜索信息一样。科研也是一样,为什么不能利用AI作为辅助工具来获得信息呢?随着AI应用的发展和功能越来越强大,更多的知识、数据和资料都会贮存在机器人的大脑里,与其费时费力到图书馆去查询和抄写资料,为什么不使用更快捷更方便的机器人呢?

回到前面提及的疑问,文章有多少是作者的真知灼见和独立见解,有多少是机器人的“思想”,不是太好区分。在自然科学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比如一项新的发现和发明,以前别人没有的,比如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子弹、宇宙飞船的面世,可以识别。如果该教授的论文中,有别人没有的独到见解或是创新发现,应该说,这是当前的AI所做不到的。

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就比较困难了,因为AI目前已经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料数据库,按照人们根据已知大脑活动的知识制定的“规律”,自我生成一些“作品”,现在能“创作”短篇小说,将来写一篇长篇小说也不是不可能。除了文字的“作品”,还有艺术方面的绘画、摄影以及视频,甚至将来的作曲,都是已经实现了和正在发展着的状态。这些作品来源于人类的知识结晶,又不属于人类自己的独特创造。它们到底算什么,又怎么区分?这是人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至于前面所提的论文,如果没有那个ChatGPT常见的提示词,又有谁会怀疑这事跟AI有关呢?很明显,至少可以说,这位教授的治学不够严谨,竟然让这样的文字出现在严肃的科学论文里。于是人们当然可以有理由质疑,这里面还有多少东西来自ChatGPT?


03/16/2024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