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跟翻译有关的趣事。

最近大陆放映了一部法国电影《Anatomie d’une chute》,我不懂法文,看到的英文翻译是《Anatomy of a fall》。查了一下字典,法文的”Anatomie”和英文的”Anatomy”意思相近,本意都是解剖学。法文的”chute”和英文的”fall”意思也很相近,本意都是落下。如果看了电影或者知晓故事情节,都会将”chute”或者”fall”落下这个词,联系到剧情中的丈夫从楼上落地而亡的一桩坠楼血案。而整个电影的展开就是对这个“落下”的一个剖析,对死亡、对命案、对婚姻、对亲情、对家庭、对生活、对社会、对法律、对人性的一个全方位的手术解剖。
我属于鲁迅先生的“硬译”派,如果不得不翻译的话,试将其译为比较中性的《坠落的解析》。而香港则译为《堕下的对证》,马来西亚和台湾译作《坠恶真相》,中国大陆的译名为《坠落的审判》。
港台译文“堕下”和“坠恶”对“Fall”(落下)均有“堕落”和“罪恶”贬义的引申。“对证”、“真相”和“审判”,都跟电影中妻子被指控为凶手的法庭审讯有关,并非“Anatomy”解剖的原意。从这些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译者对同一原文的理解不同,而在翻译上产生引申后的些微差别。
怎样才算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原意呢,是港台,还是大陆?还是看了电影后才有发言权。看完电影后,观众就会如译者一样,有了自己的解读和各自的翻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固然好,不过,如《红楼梦》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世上又有谁真正知晓作者的原意呢?
诚如一些评论家所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学作品一旦有了观众,就是不再是作者拥有,而是属于普罗大众的了。
于是,还是看电影吧。又是选择,困难的选择。又是没有看见的事实,以及各人自以为是的理解和判断。没有答案,是该电影的最大亮点!有时候,没有答案不就正是答案吗?让虚构摧毁现实!该死又狡猾的导演!

看完后,更为倾向大陆原来的译名“坠楼死亡的剖析”。
突然联想到一个画面,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跟老师藤野严九郎学习解剖学,然后,就拿起一把解剖刀……
04/06/2024 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