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学,今天在微信群里发了一篇文章,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最佳目标值是多少?”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向不关心此类文章的我,由于上一次体检发现血糖指标达到“8.6”,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B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2型糖尿病”,因此,开始比较关心这方面的报导。发这个帖子的同学,想必也是跟自己的血糖指标有关。
文章说,糖尿病有两句著名的论断:第一句:糖尿病是“不死的癌症”。第二句: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才可怕。

关于第一句:糖尿病是“不死的癌症”,我以为是吓唬人的话。以我亲身体会看,糖尿病有药物治疗,至少可以控制。我开始服药三个月后,空腹血糖指标就降到7mmol/L左右,此为一例。一些临床研究数据表明,60—75岁的老人,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影响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按这个研究数据,我属于比较正常的。而且我身边经常看到一边注射药物,一边大吃大喝的人。说明糖尿病并非是什么跟癌症一样的疾病。况且,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一些癌症也是治得好的。在AI即将降临的年代里,有什么奇迹不会发生呢?
关于第二点,血糖失控,会诱发各类严重问题。已知的疾病至少有一百余种和糖尿病有关,较有名的包括:心梗、脑梗、脑出血、眼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怪不得,医生要我去做一个有关眼病的检查。我去了。结果是眼睛并没有受到糖尿病的影响。
我相信,如果血糖失控,的确会诱发其它疾病。问题是,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过高,这样就不会“诱发”已知的至少有一百余种和糖尿病有关的疾病。
文章的结论是,“请牢记空腹血糖6.1mmol/L为最佳目标值。”。
我的看法是,不管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是否为“最佳目标值”,总之一句话,如果血糖指标高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能通过自我管理+饮食+运动+药物+检查,尽可能地控制病情,延续和减少并发症。
但是,也不要追求那个所谓的“最佳目标值”。年龄不一样,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目标”自然也不一样。像我,但求有一个及格或者过得去的“目标”就行了,不必把目标定到“最佳”,让自己努力小心翼翼地活着。我有一位朋友,每天早餐前,用针在手指上扎个洞,挤点血出来,在检测仪上检查“空腹血糖”的指标,唉,人这样活着,是不是有点累?

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是谨小慎微胆战心惊过一辈子,还是潇洒惬意“一蓑烟雨任平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无所谓对与不对。不过我还是选择后者,大不了一死,既然不能“留取丹心照汗青”,何不活得痛快一点?
对于“2型糖尿病”,我目前的措施是,饮食中不要刻意去吃糖,坚持日常锻炼,谨遵医嘱吃药,定期检查。从8个降到7个mmol/L,是我近来的成就。继续坚持下去,期待下一次更好的检查结果。
07/07/2024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