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2021 周二 阴

大风警报,热带风暴艾莎(Elsa)即将经过本地区。

今早8点气象云图

社区在Email上也发出通知:由于热带风暴艾尔莎的不可预测性,俱乐部将于7月5日晚11点关闭。出于谨慎考虑,包括游泳池、健身中心、垒球场、网球、匹克球和地掷球场在内的所有设施将于7月6日星期二关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于7月7日(星期三)上午8点重新开放。在此期间,所有健身课程也将取消。社区采取以下措施,紧急救援人员将在现场继续监测风暴,并按照飓风计划的指示采取进一步行动。如果阵风超过45英里/小时,大门的门臂将被拆除,南北门将锁定在打开位置,直到风速降低。

通知有段话讲得很好。“密切关注当地电视天气和国家飓风中心,并留意可能需要帮助的任何邻居。那些有能力的人,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可能是无价的。艾莎可能会变成一场小风暴,或者她可能会去其他地方,但最糟糕的计划是你还没有想过计划。”

说实在话,看着艾莎一路上慢吞吞地走,容易让人有点掉以轻心。目前为止,天气并无特别变化。艾莎已经从加勒比海地区经过古巴,预计从佛罗里达最南端的基韦斯特(Key West)登陆。预计就在今天(明天)之前,会直接从坦帕经过。

看早上八点的预报,明天早上艾莎将以时速70英里的飓风级别过境。不知道会不会从头顶扫过?

坦帕地区下午2:30最新警报,热带风暴艾莎已经成为飓风级别,将会延长到明天中午11时。

晚间8点,本来是夜泳时间。因为社区的所有公共设施关闭,所以今天游泳活动取消,改为户外骑自行车。出门后,天空阴沉,滴答着小雨点。汽车绕社区大湖一周,开始是逆风方向,骑行吃力,头盔被风吹的像口哨一样,嘘嘘作响,立马感觉到风暴艾莎的来临。

回到家,衣服已经被雨水打湿。算是跟艾莎前锋交手。


江南圩埭两个字 疏影杏花一首诗

吹笛到天明

来个看图识字的游戏,从上图中考你两个字:“圩埭”。什么意思?怎么发音?在查字典前,我猜对了半个字。

第一个字“圩”——拼音:wéi(围)。特指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康熙字典:岸也。

在学习这个字的过程中,发现孔子的名字竟然跟这个字有关。圩的本义为中间低洼而四周高起。在《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中有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原来圣人的脑袋与众不同,中间低而四周高。一般人的头是中间高四周低,秃顶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你的孩子是圩顶,那是圣人之象,要小心伺候喔!

此外,圩同墟——拼音:xū(虚)。中国南方(湘、赣、闽、粤等)地区称集市:赶~,~日。圩的这个意思我知道。所以,我认对了“圩”字的一半。

第二个字“埭”——拼音:dài(代)。此字颇为生涩,意思是堵水的土坝。康熙字典:以土堰水也。古时候,在江河水流湍急、沿路险阻处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埭,借以收税(买路钱)。

看完字的解释,可能你要问,圩埭跟这幅画有啥关系?让我们看一段画家张郎郎的一段文字,就知道了。

“母亲的家乡在江南,那时候,母亲的家乡解放了,正值土改,母亲就带我回乡探亲小住一段。我从小随父母辗转在陕北、东北和北京,从未去过江南,那里的山山水水给了我无数新奇印象,那是在江苏常州郊区孟河镇五圩埭村,那里的地貌似水网一般,一条田地,然后是一道河。一条田地就称为一圩埭,我母亲的家位于第五条所以称为五圩埭。清澈的河水里有小鱼,有蝌蚪,还有其它很多生物,比延安的延水河还要热闹,还要好。那里很少能看到黄牛,大部分都是水牛。南方特色的房子、小牧童,水中粉白的荷花、水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心中不忘的童话。

若干年以后我再次回到那里,可惜已经变得城镇化、工业化了,儿时的景象已经见不到了。脑海里美好的回忆不如把它画出来,我就画了这幅画。我喜欢吹笛,所以画了这样的情景——天色已经暗下来,牧童骑着水牛,吹着竹笛,四周荷花静静开放,水鸟自天空掠过——吹笛到天明。”

画中的圩埭就是南方的一条水田(中间低而四周高)。一条田地就称为一圩埭,在江南水网地带,尤其苏州无锡一带,很多地名就叫做X圩埭。画家张郎郎从小生在北方,哪里见过江南的水乡?其实,就是生长在长江边上的我,也是湘楚不知吴越,不识圩埭。

不过,为什么水是蓝色的,而且,整个画的基调就是大面积的蓝色?莫非是取“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不过,蓝色给我的感觉,除了平静,就是抑郁,不如绿色轻快活跃。还有黑色的牛和黑色的牧童,无法让我感到童年的活泼和欢愉。或许,画家想表达的就是那首词?


忽有好诗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幅画的名字叫《吹笛到天明》,选自宋代陈与义的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知道他的人较少。孤陋寡闻如我,即是此刻方知。陈与义诗尊杜甫,号称一代“诗俊”。以靖康之难为界,其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诗风清新明快,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见《春日二首》(其一):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后期风格,由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渐转为雄浑沉郁。《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同时,陈与义也工于填词,其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别具风格。他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就是为人称诵的名句。

中国有部电视剧《亮剑》,讲一位开国将军李云龙的故事,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朝鲜战争。但是,电视卡掉了小说的后面一部分,文化大革命中,李云龙被诬陷和批斗。将军宁死不屈,拔枪自杀。听到消息,妻子田雨也在狱中自杀,遗书上有一首词,就是陈与义的这首《临江仙》。

如果,你细细低品味: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古今多少事,长沟流月去无声。词中豪放见深婉,情真显空灵。悲慨之时,会不会为李将军夫妇长叹一声?背景是否也是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