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2021 周一 阴

上周末至今,天气一直阴沉沉的,不像我们坦帕正常的夏季气候:上午太阳当头,下午乌云密集,然后就是一场雷阵雨劈里啪啦,不久就蓝天白云如故。这几天不仅温度比较低,而且刮风很明显,但是却不下一场透雨。

留意了一下天气情况,注意到有股热带风暴叫“弗雷德”(Tropical Storm Fred)的正从墨西哥湾过来,前锋将在佛罗里达西部的邻居路易斯安那州登陆。主要影响将在佛罗里达北部跟路易斯安那州接壤的地区。对于中部和南部没有太大影响。从地图上看,跟我们坦帕地区擦肩而过,“弗雷德”的影响将在8月9-19日期间,难怪这几日天气阴得怪怪的。


”脸书的记忆“又发来一篇2017年今日的戏作,一首六言诗。当初为什么写六言诗,不记得了,大概是好奇和学习吧。这首诗,今天看来,马马虎虎还算过得去吧。

六言诗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唐代之前就有人写,魏晋南北朝时较多,据说,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由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开山所建。唐代许多诗人也有用六言形式作诗的。我看过唐人王维的一组六言诗《辋川六言》。其中几首,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特色。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但是,跟四言诗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不太流行了。现在,世人皆知的唐诗多以五言七言为主。


哲学界上帝死了 科学界哲学死了

读了一篇“物理学科普”的文章,被一些当代物理学的发展科普了一下。物理是我高中时的最爱,曾经幻想到大学后去学物理。由于我注定一事无成,所以在当年的选择中,当我有选择学习物理的可能时,我却考虑到其它因素,放弃了学习物理学的机会。我的一位同班同学,也是我当年最好的朋友之一,毫不犹疑地选择了物理并如愿以偿。

今天回过头来学习这篇科普文章,大概是为了还我当年的物理债吧。作者说,理解这些其实不难,并不需要多少艰深的专业知识,只要:一点常识+一点逻辑+一点耐心。我想我大概都具备一点点吧,于是便勇敢地开始读了下去。

超弦理论

一开始的主题就是:超维度空间(十维宇宙分裂)。看看两百年来,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究世界的本源的。我的知识仅限于三维空间加一个时间,顶多是四维空间。当然,对于我们这些俗人,相信的就是“眼见为实”的“唯物”经验论。经过跟苏菲走了一趟哲学之旅,学会了一种方法叫做“批判性思维”。知道超维度空间其实涉入了一个哲学难题。就是说眼见未必就是“实”,眼不见也未必就不是“实”。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所以“眼见为实”的经验论是可信又不可信的。

这就把“眼见为实”的经验论打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不再确信看不见的事物实际不存在,比如说上帝。这一点常识+一点逻辑,就可以推论出:人类的大脑和眼睛,只是为了应付三维空间和四维时空的各种情况演化出来的,因此它们不具备辨识和解析高维度空间物体的能力。这个结论对吗?似乎有道理,但是如果不能证实,仍然只是一个具有可能性的假说。怎么证实呢?

先由四种自然力谈起。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重力。我对这里面的强核力(夸克之间的吸引力)与弱核力(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力)是不太了解的,因为被物理学家证明过,姑且信之。然后讲到黎曼提出的多维空间假说,接着讲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得出“空间是弯曲的”理论。我在这里已经快跟不上了。

回过头又讲量子力学整合了三种自然相互作用力,但是不包括重力。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又想到多维空间,提出超重力理论在模型上统合了四种作用力。然后就产生了超弦理论(Superstring Theory),据说这在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按照超弦理论,宇宙的基本元素并非是一种物质粒子,而是一种振动弦。物理定律就相当于琴弦的合音定律。弦论博大精深,可以解释所有的自然基本定律。看到这里就感到“玄学”和玄而又玄的意思。

记得,尼采曾经讲过“上帝死了”。以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不断理解宣告了唯心论上帝的死亡。今天,牛逼的物理学家说:“哲学死了”,因为“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这是一个极为傲慢的“宣言”。世界的本源是所有哲学流派的终极思考,而现在科学界已经给出了世界本源和宇宙发展的全部解释,所以,哲学的使命已经终结了。

哲学家们追寻那个宇宙的最基本粒子,现在被物理学家找到了,一根振动的弦——超弦。最新的理论就是“M理论”,被认为是最新的大一统理论模型。到这里,是不是脑洞大开?

然后讲到宇宙的起源和灭亡。于是自然而然又回到哲学问题的起点,在宇宙开始(“大爆炸”)这个刹那之前,是否有那个第一推动力?或者是否有那个点燃大爆炸的上帝存在呐?霍金宣称,因为存在像引力这样的法则,所以宇宙能够“无中生有”,自发生成。所以“不必祈求上帝去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也就是说,上帝现在不再是必要的了。这个提法是很新颖,问题是能否证明给世人看,让人们相信。

如果霍金说的没错,注意是“如果”,那么霍金的理论甚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宇宙!他的新构想是将整个宇宙看成一个量子粒子,用宇宙波函数来描述多重宇宙(不止一个,是无数个宇宙)的无穷集合。按照霍金的理论,我们的宇宙,只是无数的平行宇宙之一,每个宇宙都透过复杂的虫洞系统与其他宇宙相连结。

空间卷曲

于是一幅美妙的前景出现:当我们的四维宇宙崩溃时,与大爆炸那一刻相反,原本收缩的那个六维宇宙开始慢慢展开,智慧生物有机会在这一个瞬间,由四维宇宙逃入六维宇宙,获得新生。

根据狭义相对论我们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那么我们怎么跨越动辄以光年计数的漫漫长路呐?不违反爱因斯坦的自然律而又能够实现可能的时空跨越的方法,就是人为把时空弯曲。而弯曲时空所需要的能量,是我们现在所掌握能量的一千亿倍。这就是统合自然力的目的所在。

文章最后以霍金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如果我们真能发现一个完全的理论,如果我们能讨论出答案,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大成就-届时我们就能知道上帝的想法了。”

读完这篇科普文章,的确是脑洞大开:超维度空间——空间是弯曲的、超弦理论——宇宙的基本元素是弦 、合成四种自然力——智慧生物有机会在宇宙崩溃瞬间,由四维宇宙逃入六维宇宙,获得新生,是啊,是啊,如果,如果……

请允许一个刚刚普及了“批判的思维”的哲学头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那个‘如果’,是不是我们就不能知道上帝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