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学填词《减字木兰花》,看到宋人朱敦儒写的“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用了唐朝诗人刘禹锡和桃花的典故。因刘郎故,于是又戏填一首。

镇日山斋闲坐啸 半入篇章半覆觞
当年,刘禹锡游览京城玄都观,曾经写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将刘郎和桃花联系在一起。不料,刘禹锡仕途坎坷,两度被贬,再游玄都观时,已五十六岁,渐入老境。感慨中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再次把刘郎和桃花联系起来,不由得人们提到桃花就想到刘郎老了。

后面的“ 桃花依旧笑 ”,让人想到唐人崔护的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朱敦儒感叹人老了,而自然界仍然冬去春来。刘郎在与不在,桃花都会“依旧笑”。
苏东坡也用刘郎的典故,作《减字木兰花》。只是他反其意而用之,“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用“仙乡重得到”来表达自己青春“未老”的喜悦心情。
想到李白在黄鹤楼前题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这个老刘郎想借《减字木兰花》来抒发一下感情,可是前辈高人把典故都正反用遍了,无论是“已老”或“未老”都用不得。只好不用表示时态的助词,改为山人乡巴佬自嘲。野老退休之人,与官场宦途无关,心情既没有被贬的烦恼愁闷,也没有官复原职的喜悦。有的只是一场人生历练之后的坦然,和湖畔林间读书的消闲。
刘郎野老
镇日山斋闲坐啸
书卷荷香
半入篇章半覆觞
闲书几本,随意翻看,读到好处,不禁叫绝。手边或香茗一盏,或清酒半杯,任脑中浮想联翩。此刻,道得“道不得”,已然其次,其中奥妙意境已达霄汉。
挑灯夜读两眼直 阿猫醉酒一抹红
今天,偶然看到当代文人画家张郎郎的一幅画,《挑灯夜读之二》。据郎郎讲,看来夜半挑灯不止一只猫。虽然攻读的书籍不尽相同,读书人好酒都是一样,“李白斗酒诗百篇。”猫儿们先喝好了,在腹中会酝酿出好诗万千。写不写出来并不重要,诗意尽在酒中。
原来,郎郎和刘郎,在斗酒和覆觞这一点上,颇有相似之处。酒不过一个工具而已,借酒喝出点诗意才是应该之事。

这只挑灯夜读的猫,酒已经喝了半瓶,酒杯倾倒桌上,灯下两眼发直,想必酒已上头。郎郎爱猫,尤其爱黑猫。不信,看他的画,常有黑猫一只,存在于主题画面以外的任何一个部位。不过这次的猫为主题,但是颜色却变得粉红了。想必是喝得高了,才会浑身通红。这是画家的想象,人喝醉了,面红耳赤中有,猫喝多了,自然毛就红了。自然界有没有红猫是次要的,画家认为有就有。这是现代印象主义画派和传统写实画派的根本区别。柔和的灯光也用了一层层不同的色彩(黄、橙、红)体现,被线条区分得错落有致。
如果要画我的《减字木兰花》下半阙,我想应该是从湖光在暮色中的烟色、然后是夕阳的橙红,渐隐下去,到蛋青、鱼肚、浅灰,最后转入深蓝色的黑夜。另外,还有无眠和梦幻中的遐思,那应该是五颜六色的。还有,不知道画家如何能画出耳边清音?
湖风轻软
烟浪清波天始晚
得句无眠
一任清音枕耳边
脸书传来五年前秋分之作《丙申秋分》,看其中有“一行、两岸、三人、四海”文字游戏,不觉一乐。

过去几周,联邦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与白宫专家对于补强针的接种时机与对象争论不休;在CDC顾问小组开会前,FDA顾问小组反对白宫提出让所有人快速接种补强针的计划。
昨日(22日)FDA授权辉瑞(Pfizer)新冠疫苗补强针让65岁以上长者,或有严重疾病与高风险者,在接种第二剂疫苗至少半年后接种补强针。同时CDC顾问小组也在商议哪些人与何时打补强针。
截至22日,全美已有64%的人至少打一剂疫苗,另有54.9%的人完全接种,但各州疫苗覆盖率不均。
疫苗覆盖率最低的十州,全面接种率不及45%,分别是阿拉巴马、阿肯色、乔治亚、爱达荷、路易斯安纳、密西西比、北达科他、田纳西、西维吉尼亚和怀俄明州。
疫苗覆盖率最高的十州,全面接种率逾62%,分别是康乃狄克、缅因、马里兰、新泽西、新墨西哥、纽约、罗德岛、佛蒙特、华盛顿和麻州。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数据显示,疫苗覆盖率最低十州过去一周染疫病殁率约10万分之8,这是疫苗覆盖率最高十州的逾四倍,后者约10万分之2。
卫生部数据则显示,疫苗覆盖率最低的十州,染疫住院率约10万分之39;这是疫苗覆盖率最高十州的三倍,后者约10万分之14。
虽然,这些数据表明接种疫苗的好处,但是,不相信者仍然不信。这事儿,我也想明白了,美国要达到群体免疫,一部分是靠接种疫苗的人,另一部分则是靠那些不接种疫苗而以身染疾的人,等到他们都被传染了,群体免疫的指标也就达到了。这叫做“双管齐下”。
好在美国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已经接种了,剩下等着被感染的比例不多了。我们可以等,也只有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