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周末开始,又以周末结束,难得一个月碰到5个周末。
早上又是阴云滚滚,风向西南。走不多远,就毛毛细雨,如雾如气。抬头看天,说不准要下的样子。路上只看到一对行人,携带一把大伞。我们两手空空,往回走吧。
昨日打流感针,为保险起见,没有游泳,到健身房进行室内锻炼。傍晚的健身房人很少,我们进去时,里面只有两个人,出来时,只有我们俩。半个小时下来,浑身热乎乎的,开始感到微汗。

万圣节太阳施咒 扮巫婆闪焰配合
周末是美国万圣节期间,外孙女已经在托儿所庆祝过了。往年今时,在马州居住,今晚会有一群又一群化妆得稀奇古怪的小朋友们前来敲门讨糖吃。今天,是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和享受现实糖果甜蜜的日子。明天,我们社区也要举行派对,为了老顽童们!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发推文,其太阳动态观测卫星(SDO)本周捕捉到强烈太阳闪焰(solar flares) 爆发的画面。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燃烧的太阳表面,那些闪焰爆发像开锅冒泡似的。如果以全屏或者投放到电视、大屏幕上,非常的震撼。
神秘的宇宙,无际的太空!
太空总署的的推文,将万圣节跟太阳的闪焰配合起来,看起来像一首小诗:
比摇曳的鬼魂还明亮,
比黑猫尾巴的轻弹更迅速,
太阳向我们施了咒,
正好赶上万圣节!?
永恒世界灵光照 尘世现实悲剧生
这两天,通过看上课的方式,重温了过去匆匆看过,但是没有认真看懂的几本大部头书。
雨果,直到我在古巴哈瓦那大街上,看到雨果的纪念馆时,我才真正开始了解雨果,他不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是一个社会革命家和民主政治家。

《巴黎圣母院》,应该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所读。故事情节许多都断断续续,模模糊糊的了。印象较深的就是丑陋的加西莫多和美丽的爱丝梅拉达。
课堂讲义,带我把故事又重新整理了一遍。等于让时光倒流,将以前零零碎碎的故事,像拼积木一样,将板块捋顺,还原到一个整体。书中的那些情节和人物,又在脑海中鲜活起来。而且,使我在多年后,逐渐明白了许多年轻时看不太懂,或者是误解的地方。
《巴黎圣母院》告诉我们这个尘世之上,还有一个灵光照耀的世界。
而尘世,却是一个腐朽衰亡同时又充满生命活力的现实世界。
雨果向我们展示的,就是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感觉得到、想像得出的永恒神界,或叫灵光的界。
每每看到这里,都会联想到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的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相信”信则灵“了。
如果,相信神灵可以给世界带来安宁与和平,我非常愿意加入信神的队伍。可是,不管你信不信神灵,这个世界照样是由丑恶腐朽衰亡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幸福所组成。
巴黎圣母院千变万化,可是内心还是古典的。加西莫多和爱丝梅拉达就是它的古典的心。这种古典,是古人追求美好的境界。他们是古代埃及的神,像神仙下凡,离散在人间,受尽分离的折磨。因而,现实世界可能会闪耀着古典的光辉。只是故事中最终的古典,是在圣母院的地牢永远结合,古典的神话只能在死亡中实现。
古往今来,梁山泊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个个美丽的悲剧,可以触动人心深处那块被苦难磨砺保护得严密,轻易接触不到的柔软,但是,战胜不了尘世的现实。
也许,正是这些企图冲破天罗地网的努力和惨败,才给一部分世人以教训,俯首帖耳做个顺民;也才给另外一部分人从悲剧产生出希望和斗志,努力去挣开和打碎这些束缚人性的藩篱。痛定思痛,今天的自由、平等可以说是这些悲剧的结果。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雨果所描画的心灵世界显然要比前面的《心灵史》和《九月寓言》都更要复杂和丰富。相对而言,他们那个心灵世界比较简单,而《巴黎圣母院》的材料都是重量级的。雨果几乎是用了法国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宗教革命,来做材料,不是一砖一瓦,而是大块大块的纪念碑式的巨石,所筑成的宫殿便要宏伟得多了。
把故事讲到这个地步,真的是巨匠和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