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 周五 阴

量子运算超级快 多元宇宙几人知

近日看到一则中国关于光量子运算机的报道。称中国量子计算研究获得重要进展,成为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IBM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Q 系统一(2019)

量子计算机(Quantum computer)不同于电子计算机(或称传统计算机),是一种使用量子逻辑进行通用计算的设备。量子计算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是量子比特(bit),它使用量子算法来进行数据操作。

有一种看法认为,量子计算机在舆论中有时被过度渲染。其实这种计算机是否强大看问题而定,如果一个问题已经有速算的算法,只是困于传统计算机无法执行,那量子计算机确实能达到未有的高速。但是,若是一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算法,则量子计算机表现与传统无异甚至更差。

不过,这就像当年莱特兄弟第一架飞机的意义,证实飞机此一概念是有可能。如果解决算法的问题,量子计算机比电子计算机快上亿倍,完全是由可能的。

如果这种比传统计算机运算还要强大的量子计算机进一步发展,加上“元宇宙”大数据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个世界,将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也许,现在很多的想法都很幼稚,就跟原始人绑着人造的鸟翅膀想飞上天,古代人想嫦娥奔月一样。不过,看到今天的人类早已飞上天空,甚至登月进入无际的太空,我们难道不应该感谢当初那些想象飞上天的前辈和祖先们的幼稚吗?

同辈中那些敏感的人们,已经发出我们这辈人已经跟不上趟,就要被淘汰的感叹。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互联网,已经将知识的获得变得极为简单,人类自身具有的“超强”记忆力,在计算机的二进制01010101面前,渺小得不堪一提。人类知识的储存将臣服于人类的判断决策能力。知识的碎片化可能将无情地替代知识的深度化和系统化。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最后一代还在看纸质书,还在看大部头书的“古人”了。如果认真看看四周,看看00后的人们,想想他们的下一代20后的人们,这种趋势,迎面滚滚而来。我们处于这个历史的转折关头,也不能避免。

其实,我辈中人已经开始不知不觉地进入知识碎片化的潮流,如看微信、看电脑了解周围的世界。人们已经开始将长篇小说浓缩成半个小时的“浓缩小说”,读书成了听书。几个小时的电影,剪辑成为几分钟的“电影剪辑”,让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获得信息和品尝情感。

接下来的问题,比如长篇小说、长诗,现在还有人看吗?即使现在有,还有几人?而且,将来呢?将来的文学创作趋势又当如何?

坚守旧习,坚守人类获得知识的旧方式;还是迎头赶上新潮流,在新的世界中学习和探索,是吾辈中人的选择。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时,总有些遗民眷恋以往的荣光,拒绝接受改朝换代,那是他们的选择和坚持,也是时代的选择,并无对错之分。但是,历史却不因为他们的坚持而停步,而是在不断的改朝换代中前行。

想想量子计算机的能量和“元宇宙”的包罗万象,这个世界将更加精彩。媒体,不再仅仅是印刷术发明后的文字所能表达,除了现有的二进制01010101,又有量子(Quantum)的比特(bit)出现。纸本的书籍,可能将会跟甲骨文以量子比特(bit)的方式,并列在“元博物馆”中。

可悲就在于,尽管当代有些人们也许悟到了这一点,也打算跟随潮流前行,可惜,他们背着上个世纪的包袱,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

作为2020后的一代,以及他们之后跨下个世纪的一代,基本上是没有选择回头的余地了。当然,他们会面临我们想像不到的问题,但,那也不是我们该想的问题了。

不过,今天,当下,我还是继续读书,读纸质书。

同时,也听浓缩小说 ,看剪辑电影,看微信和电子新闻。


外孙女要从纽约下来了,平静的日子将会泛起波澜。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