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出门,太阳尚未升起,长空一片灰色。浅灰的天空为底色,几丝薄云为深灰色,像极了中国画泼墨后的晕染,点缀在天边。
雾又起来了,远处的树林模模糊糊,近处水汽蒙蒙。太阳渐渐出来,一切都在阳光中变形、隐去。宇宙中的光明、灰暗、雾霾,生命中可见的一瞬间,都随着时间过去了,不管我们看到没有。
网络聚会谈写作 小說散文并诗歌
晚间是难得的网上聚会(Zoom)。台湾的作家吴钧尧继续讲写作。本来讲的是小说,但是提到的有诗歌、小说和散文。聚会完后,又接着聊了一会儿。

此刻脑子犯困,权且将课堂笔记罗列如下。笔记断续不全,聊胜于无。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
关于诗歌,为什么隔了几十年,重新拾起来?
吴老师年轻时旧写诗,后来觉得写不下去了,就改写散文和小说。小说和散文写了一大堆之后,近来好像突然又被缪斯召回来。
–情绪来的很快,很猛
–海浪-脏腑气体
–台风眼
–气象
–应景诗
–坏天气——写不好的诗(作品),怎么办?留下来。后来该城三首。
–用“你”写诗,很好写。但是,散文这样写,显得功力不够。
–太自由了,就容易很松散。
–改成三五行后,文字的密度会提高。
–叙事诗,一般很长,60多行改成40行。浓缩一下。
接着讲几个有关小说的问题。
寫小說需要擬大綱嗎?
–通常只在寫長篇時擬。
–大綱可以存在腦海,亦可化做文字。
小說结构—— 长篇小说的结构很重要。乱针刺绣。读小说,要注意结构。假如有三个角色
–线性叙述——一个人视角去讲,时间顺序一致
–非线性(立体结构)叙述——三个人的角色,从三个人的视角来讲,时间顺序交错
小說一定需要對話嗎?
對話是為了勾勒人物、延續情節、增加節奏,只要有別的要件可以取代,當然可以不用對話。
–对话多,轻浮感,节奏快,不够稳重。
–个人不喜欢太多的对话,很少超过四五个回合。慎用,含金量。
小說如何生動塑造人物?
人性的鮮活讓人物不朽,共通人性串起時間的距離。
–小說家如何創造生動人物?瞭解人性是必要功課。這跟小說家的觀察、筆力、胸襟,便有關連。要讓人性有說服力,小說家都會描繪人物的家世、性格、心理、經歷、神貌等。
–如何把這些要素都串連起來呢,我覺得製造“事件”來表現,並透過“事件”讓人物自個兒說話是個可用的技巧。
小說的“大題小作”跟“小題大作”?
寫小說一個重要本領是“小題大作”,但多數人都在“大題小作”。
–一出场就把人物全面介绍。
–把人物打碎再不同的环境中。
事件——车祸,其中有情节——情节——赔偿、警局、
让意识流动起来。前后的镜子——无限扩充。
人物的扁平跟立體?
什麼是“扁平人物”呢?一個扁平人物就像紙人,欠缺說服力。人物典型化、類型化,失去生命力。
小說家要讓人物活得真實,得賦予他生活的證據。
小說的真實成分有多少呢?
小說的真實是經過選擇的真實,這真實經過選擇、創造。
以前多用第三人称。现在,用第一人称较多。
情感是真的。
真實生活如何倒入虛構的小說裡?
真實生活龐大,怎可能巨細靡遺地寫?小說要求的,本就不是寫盡,而要求能對生活事件做選擇跟安排。 “選擇”——是在判斷那些是必須的、那些是不必要的。剪裁、角度、局部选择、安排。
攝影師挑選出最合適的角度,他的取角,就是一種選擇跟安排。他鏡頭下的人物都是真實的,但經過選擇、安排,就可化腐朽為神奇了。

散文—— 色味、趣味
破题技法:写完后,去掉第一段。
结尾,结论式,开放式。
直接和间接经验的扩充。读报,有感,扩充。
--一篇报道:美國緬因州一名漁夫二〇〇五年,《回頭記得貓》
--藏族有句俗諺,“兒不嫌阿媽醜,人不嫌牛糞髒”。《噗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