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 周三 晴 大雪

奇怪,今天醒来特别早,5:30就醒来,比平常早醒至少一个小时。不是时间转换的日子,怎么会这样?难不成是大雪时令的原因。

出门后,连续几天的大雾尽消,苍穹又是一片湛蓝,唯有天边有些许灰色的堆积,像远山的轮廓。空气干燥又清新,将又是一个热天,丝毫没有大雪节令的气氛。


泥土真金各其用 功夫一到事自成

小丫头虽然不上学前班,可是日子也不能稀里糊涂地混过去。开始让她学写字母和数字。以我自身的经历而言,我不太同意那些刻意的“早教”。字母和数字这些基本功,早晚都会学会的。据说,小丫头学前班本学期的要求,小朋友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如今,小丫头已经会认识26个字母,知道拼写自己的英文名字,基本上也可以爬出几个蚯蚓般的字形来。

看到电视上有些“神童”小朋友,智力发育超前,像个小大人一样,能背诵许多诗,演算数学题,我想应该是个别现象吧。如果观察到孩子的确发育到一定程度,当然还是要因材施教的好。大体上,像她这样的年龄,还是放养为主。吃饱喝好玩好,看她对什么有兴趣,通过讲故事,了解周围的事物。真正学习书本知识,还是不要着急。

小丫头在她这个年纪,比我要强。除了能够认26个字母,还能数数到100。两岁时,我就发现她的记忆不错。随便问她一个音响图片玩具,如火车、汽车、飞机等等,她都能准确的回答,并且很快地按下那个音响键。我测试过几次,都是如此。现在,已经从具象(图像、音响)开始到抽象(字母、数字、算法)阶段过渡。

我三岁在幼儿园的小班,那时候的智力发育如何,自己是记不得了。只好晚上在梦中问问天上的老爸和老妈吧。记得在幼儿园学过个位数的加减法,学过拼音字母。真正的学习大概是从进入小学和开始的。好像没有什么困难,很快就按部就班地进入了状况。

那时的我们,跟现在的孙子辈相比,虽然生活简单,好在学习压力不大。没有各种补习班、也少有特殊兴趣培养。平行地看来,也许没有他们见得多,知识面广,发展全面,可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应该比他们高,现在回忆童年,我们的童年时光多半是幸福。

记得当年她妈妈上小学时,快六岁了,拼音字母还不过关,记得常常读错”b”和”p”,作业本也是灰乎乎的涂满了橡皮痕迹。相比之下,隔壁邻居和同学们的孩子,那些同年级的男生,似乎都比她开窍要早。对于女儿的成长,我只是保驾护航,并没有在学习和业务上对她开小灶。在小学班级上,她似乎从来都没有名列前茅。没有想到她竟然从零开始从美国学校开始学习英文,然后竟然成了学校里的三好学生(Honor Student),并代表学校出外参加比赛。真正的学习考验是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那些课程。而真正的社会考试,是她一路自己奋斗,直到今天在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任职。

小丫头喜欢看电视。上次来她喜欢看的是些幼童节目,特别是童谣和小动物唱歌的节目,那是开始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阶段。这次来,爸爸妈妈有规定,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平日里,白天我们多办带她到外面去玩,上下午各一次。近来,姥姥有些感冒,另外急着给小丫头织毛衣,所以室内的时间多一些。于是有时候就让她看儿童节目。

去年喜欢看的节目基本上都不看了,说明她成长了。这次,她迷上了一个叫做“数字方块”的英国幼儿教育节目。讲的是由一个到五个不同颜色的方块,分分合合,加加减减,组合(计算)成为不同的数字方块。不知道她是否真的看懂了节目的意思,反正她就是喜欢。可以从她会紧盯着频幕,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紧张的状态看得出来。这些游戏般的节目,大概可以零零星星记住一两个算法和结果,经过时间的潜移默化,直到有一天,她开窍的时候到了,她会恍然大悟。

有些东西是即刻学会的,如她看到一个新事物,问了是什么,得到答案,她就会很快记住。比如,给她吃了一种没有吃过的饼干,那种五颜六色的法式小圆饼马卡龙(macaron)。她喜欢吃,以她目前的接受力、理解力和记忆力,一下就记住了马卡龙。晚上睡觉前,喝牛奶,还询问是否可以来一个马卡龙。

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是我的放羊理论。

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就会发光。是泥土,就可种粮。人各有命,也是我大半辈子人生历练后,才认识到的一个常识。要不然,怎么说人活了一半以后才能“知天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