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就这样来临,下着雨、带着风、闪着电、响着雷。
下午准备去游泳,被一场大雨给挡在家里。正好,搬一把椅子,坐在后院,隔着那层被雨水浓得迷蒙的纱墙,看着外面的雨,湖面上下蹦跶的水珠,天地间被水笼罩的一切,还有不断撕破重重雨幕的闪电,听着雨幕后隆隆的雷声,还有穿过大雨劈过来的响雷。
上午阳光下水面上漂浮着透明般的静谧,中午在水面上边飞边叫的水鸟带来的动漫,还有那些春风里的斯文们,疾风骤雨之下,此刻又在哪里,真有点“一片大雨都不见,知向谁边?”
读《宋词三百首》,看到一个词牌《一丛花》。从闲读中看到一个故事。

南宋时,有个人叫杨湜(shí),不是太有名。但是此人写了一部书《古今词话》,据说时现存宋代第一部以“词话”命名的论词专著。其体例为后人沿袭,在词话史研究上有重要价值。书中所采五代以下词林逸事,大都出于传闻,且侧重于艳史故实。有后人批曰:“《古今词话》,以古人好词人所共知者,易甲为乙,称其所作,仍随其词,牵会为说,殊无根蒂,皆不足信也。”
《古今词话》中故事的真假,对于我来说,是无所谓的。中国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故事中,又有几个经得起仔细推敲,人们还不是姑且信之。
话说《一丛花》的作者张先,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在北宋最先创作此词牌,在宋词中也算得上是名篇。张先诗酒风流,曾眷恋一尼姑。尼姑见张先风流倜傥,春心荡漾,双双暗通款曲。尼姑庵位于池岛中的一小阁上,庵中老尼看管甚严。待到夜深人静,小尼姑就偷偷地从梯子上下来,使张先能登池岛来阁楼与她幽会。欢聚后临别时,张先赠《一丛花》词。故事和词一时盛传。
故事真假不论,但是就这首词来说,宋词据说不下几万首,为何《宋词三百首》会中选中这首《一丛花》?可见并非浪得虚名的。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词写一位女子情郎远去,离别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尤其词的结尾两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将相思之苦痛,独居之寂寞,怨愁之深沉,化解其中。此句为历来传诵的名句,张先由此获得了“桃杏嫁东风”的雅号。
民间相传,不知真假,说张先风流到老,在八十岁时娶了十八岁的妾,他与苏东坡游西湖时为此赋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即兴相和,写得颇为调侃。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由此,想到当下中国,也有一个80多岁老翁,还是一位国际名人,也效法张先风流之举。却原来,古往今来,风流不在少年。
习作一首。

《一丛花·春雨后》
堂前春草映残阳
云掩绿纱窗
凭栏雨后烟波去
野渡横
乌鹊迷茫
千丝顿起
池台恍似
荆楚暮云乡
风枝疏影落池塘
心语寄兰香
相期共话西窗下
觅新句
一诉衷肠
何妨作伴
芒鞋竹杖
烟雨到潇湘
202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