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结束 有朋来不亦乐乎

早起,天气在无预警的情况下,无风无雨地就忽然降温,一下子从昨天的80多度降到50多度。

早上的温度计显示55华氏度,摄氏大约在15°以下。出门顿时感到凉了。这已经不是佛罗里达秋天那种任意穿长袖和短袖两可之间的温度,而是不穿长袖会感到冷的气温。走在路上,人人都身着长袖了。但是,有些美国人大概是从小就不怕腿冷,上身虽然是长袖夹克衫,腿上仍然是短裤装束。


有一个新闻,比天气无预警的降温更令人吃惊,甚至有点石破天惊的味道。据说石家庄,昨天还新增加500感染者,今天是一下解封了。除了重症区以外,学校复课、工厂复工、商场超市复业,社区公共场所全部开放,不用扫码了。大量核酸检测点一夜之间人去庭空。三年疫情恍如隔世,说不做就不做了,说不管就不管了,说不封控就不封控了。

可能是幸福来的太突然,突然解封后,人们反而一下子不适应,大脑一片空白。人们发现,开放第一天,小区里比静默时还要静默。幼儿园通知开学,各种奇葩理由请假不上幼儿园。习惯早上遛狗的老太太也不下楼了。解封放开,不是大家一直想要的吗?怎么却连门都不敢出了。有人说,一管就骂,一放就怕,是不是魔障了?

有人解读,虽然各地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松绑和准备进入“常态化”防疫,石家庄此举,全国第一。是否可以看成是官方在舆论上的一次试探,一次上级授意下的政治实践,或者是中国式防疫结束的一个信号呢?

从中人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疫情)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下午有马里兰州的老朋友来访。很高兴老朋友们在退休时,都会考虑将我们佛罗里达作为他们的一个选项。四年没有相见,再见时,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自然是有明显的衰老。头发会更加花白,身体会衰弱一些,这都是很自然和预料之中的。甚至会被医院留下,在身体上做一些修补的标记。好在人还能跑动,尚未到老态龙钟的地步。

这是两个为大华府地区做了多年义工和社会服务的夫妻,也是我们得以结识并成为好友的基础。他们信主,也为主做一些善事。坐下来聊聊他们近些年到中国边远地区,内蒙古和大兴安岭,的经历和趣闻,还有他们帮助聋哑人到美国求学之事。顺便也谈谈当下时事,美国的选举,中国的清零自然也是饭桌上的话题。

带他们坐高尔夫车在社区游览一圈,他们对这里的住房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还要到湾区对面的圣彼得堡市区和清水公园去看看,所以趁着太阳没有下山就分手了。

人生就是这般聚散匆匆。聚就是缘分,碰到了要好好珍惜的。

作《七绝·赠超华伉俪》记之。

义工奉献生缘机
廿载情真至古稀
茅舍尽欢无主客
斜阳徐步沐余晖


11月17日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