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古今道北岳 观寺恐惊天上人

恒山

要说中国的名山大川,就不得不提群山之首的五岳,要不民间怎么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一说呢?别的不敢说,五岳包括哪几座山,咱还是拎得清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加上南北两座héngshan: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自打少时知道五岳一说,就把登临五岳,眺望祖国大好河山作为一个愿望,深深地埋在心底。

五岳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居五岳之首的山东泰山,主要就是老杜那首《望岳》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谓“东岳泰山之雄“。最早“见到”的华山,来自“智取华山”的电影,还有那条险峻的”自古华山一条路”。所谓“西岳华山之险“就是指此。当然,后来金庸武侠小说提到的“华山论剑”,也普及了民众对陕西华山的认识。《少林寺》电影一段插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把河南嵩山的“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呈现给国人。这就是“中岳嵩山之峻“。

不过,当年别说登临五个“岳”,连一个都够呛。幸好武汉有龟蛇二山,威镇大江。兼有周遭的洪山、磨山等,有机会就去攀登。在山顶领会那种”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自打70年代末登临黄山后,得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一说,出于一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酸,就把浏览五岳的心事按下不表了。直到今年有幸山西一游,才使得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说到这里,那北岳恒山到底在哪里?

北岳易地 名不副实

当然是在山西,要不然山西游的行程中怎么会有恒山呢?这个推理的逻辑性极强,当然也是对的。说实话,在五岳当中,我唯一不知道地理位置的就是恒山了。我只知道北岳顾名思义当然是在中国北方了,具体在哪个省份,还是通过这次山西游我才得知的。但是,这个答案又不完全正确。

根据权威的辞典《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指出,北岳恒山在河北省曲阳西北,也名常山。到了明朝,有些人提出曲阳在当时京都(北京)之南,怎么能叫北岳,要“易地安置” 恒山到山西浑源。虽然有人反对,说“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历代的制度是“改都不改岳”,但是,皇上糊涂啊,正如前面晋祠中提到的“君无戏言“,他一点头就准了“易地安置”。这才开始以山西浑源的玄岳为北岳恒山。

历史上,自虞舜帝以下王朝皆祀北岳于曲阳,甚至明朝“易地安置”恒山到浑源后还是如此。直到大清朝,顺治皇帝御批“移祀北岳于浑源”,才彻底把北岳改到山西。也就是说,北岳恒山有新老一说,明清以前北岳恒山是指河北省曲阳西北的常山,也叫大茂山,至少2000年的历史,姑且称其为“古北岳“。今天我们讲的和看的北岳恒山是”今北岳“,仅仅300多年的历史。

不记住这个时间的划分,就会张冠李戴,误把明朝以前诗文中讲的河北恒山当作山西的恒山。比如唐朝那个写过“ 僧敲月下门”的“诗奴”贾岛,就写过一首“ 北岳庙”,说恒越(北岳恒山)“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那可不是今天山西浑源的恒山。

山路险峻 北岳高耸

从五台山出来,大巴士往西北方向行驶。两旁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就跟沙盘模拟的一样。公路的左手,也就是西边,是吕梁山脉。公路的右手,也就是东边,是太行山脉。恒山山脉就如一道东西走向的大墙,拦在我们前面。古时候,这道山脉就如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游牧民族从蒙古高原的南下,入侵农耕民族的汉人。今天,车子平稳地走在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的准平原上。山顶有风车缓缓转动,给古老的三晋大地带来新世纪的曙光。走了一阵子,当人们有点昏昏欲睡时,车子渐渐地开进了山区。

按地质学的说法,恒山是经历多次造山运动和历次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一座断层山,岩层为古老的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汽车行驶中,可见基岩面积裸露,风化破碎严重。峰峦均呈尖形,沟谷切割较深,风化和重力崩坍占显著地位。沿途的山间公路上,常见金属网罩覆盖在剥蚀山体,以防山石剥落掉下。

路边的标语牌和售票处宽大停车场告诉我们,已经进入恒山风景区。恒山景区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等等,目前开发的是翠屏峰和主峰天峰岭,人们说“游玩恒山”,便是指的天峰岭景区。我们到达天峰岭景区山脚下的停车场,发现登恒山有两条路,一条沿山路走东北方向。乘车沿盘山公路而上。如果想体验爬山的感觉,也可以由此步行上山,大概要走一个多小时。另一条是乘坐缆车往西北方向上山,好像不在我们要去的地方。后来到山顶,从高处看去,缆车往西北方向上山后,又从山上往东下来,最后还是到我们这个点来了。

车子开始上山,一拐弯就看见“北岳恒山“的大牌坊,此为北岳恒山的山门。这条盘山公路不仅弯道多,而且弯度大。司机每到一个拐弯处都会鸣笛提示,以防有车从山上下来。我坐在第一排,也感到有些紧张。从山下到山上大约有5公里的山路,一路上,看山下林木茂密,见路边叠嶂拔峙,望山顶气势雄伟,好一个幽深静谧去处。如果说恒山的特点,用”北岳恒山之幽“的确贴切。

恒宗雄浑 仙驴倒骑

到了半山停车场,抬头一看,对面一座刀削般的峭壁映入眼帘。山壁两个红色大字“恒宗”十分显眼。不过” 宗”字的下半部有些被树木遮掩。这就是“今北岳“最具代表的石刻。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试想到近前,要有三个两米高的大汉,叠加起来,才够一个字的高度。即使在远处看,也看得出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据说,此乃明朝一位大同知府手笔。恒山有下数以千计的石刻铭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停车场路边有一座现代石雕,顶部为黑色大理石块包裹,上面是一老汉倒骑毛驴之上,下面祥云环绕。这不是民间传说“八仙过海”中张果老的典型造型吗?果然,台座上刻有三个篆字,细细端详,连懵带猜地认出“张果老“来。据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道,经常骑一白驴出入恒山,天长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踪,至今仙驴蹄迹依稀可见。穿过悬根松会发现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许多蹄形的小圆坑,浅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后世人习惯地称这段路为“果老岭”,也称“果老仙迹”。

这个张果老,据载历史上真有其人。有武则天遣使召见,佯死的故事。据此推测,张果老应该是唐朝人。唐朝时的“古北岳“是在河北曲阳的那个恒山,哪里就有山西修道一说?既然不在此修道,又何来仙驴蹄迹?再一想,神仙的事,咱凡人咋能知道?说不定他唐朝修仙在河北,大清朝又到了山西,然后那些仙驴蹄迹也跟了去呢。

人间好事者多,故而天下事信则灵。相信者,有一百种理由。不信者,也有一百种理由。至于是否真有其事,反倒是次要的了。还有一种人,对不了解的事物,持存疑态度,或者将信将疑,或者姑且信之。我比较偏向这种“存疑”的看法。

北岳恒宗遇八仙
毛驴倒骑背朝天
唐宋明清修道事
天峰岭下信口编

北奉玄武 南尊武当

顺着停车场前看去,只见一段几十级高台阶,由大块青石凿就,并排可容8人之宽,笔直向上,通往金檐红瓦的牌坊和楼阁宫殿。要不是牌坊上写的是“真武庙”,我还以为是到了南天门了。从五台山一路走来,大大小小的庙宇多是供奉佛教。怎么到了恒山,就变成了道家呢?不说张果老在此修炼,真武庙就是供奉道教玄武大帝的庙宇。

听说道教的四方神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恒山既然是北岳,所以掌管北方的神祗真武大帝是必须要供奉的。不知道泰山上是否有青龙庙,华山是否有白虎庙,衡山是否有朱雀庙呢?

看到真武庙,想起我们湖北号称“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武当山来。武当派是“以武当山为本山,信仰真武——玄武“。在武侠小说中,武当和少林一样,是经常提到的江湖武林派别。据《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玄武是太上老君化身,在武当山修炼,功成道满,升天成神,被玉皇大帝封为“玄天上帝”等,镇守北方。因此,武当山被道教尊为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炼圣地。明代的皇帝们推崇道教,因此武当山和恒山的真武庙南北呼应倒也是说得通的。

沿台阶拾级而上,穿过“真武庙”堂皇的牌坊,右拐到山的西面,由一座平台可以俯视群山。在平台地势高,视野开阔。可以远眺恒山诸峰,天峰岭、翠屏峰、千佛岭尽收眼底。群峰巍峨,山势逶迤。就像古人说的:五峰内外,七百余里,茂林森耸,飞鸟不渡。回头看,就是真武庙大门。看着大门,就想起晋祠里的那个水镜寺,也是左右各一扇圆眼似的窗轩,虽说窗上有阴阳八卦图,可是,我怎么看都像孙悟空的一双眼睛,那一双偷了太上老君仙丹后,被炼丹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 真假难辨

火眼金睛傍边,仔细看去,竖立的杆上有现代太阳能的晶片。给上天的玄天真武大帝献上现代光电的便利,呼风唤雨的咒语便可以用手机来传达了。

在真武庙往来的方向看,有游人从那边过来,原来他们是从索道上来的。可惜,时间短了一点,要不我们也可以去看那边的风景。只见远处有几颗古松参天,甚是雄伟。听说这里有个叫“虎口悬松“的景点,是一株参天古松根茎裸露,”悬“在地表山石之上,也叫“悬根松”。路过一颗被围栏圈起保护的大树,那松树长得太好看了,远看近看简直就像真的。如果不用我们看张果佬仙驴蹄迹的火眼金睛,我们很可能是以为那树是真的。

作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的张果佬北岳修仙,还有那些假的“参天古松”,让人们会质疑恒山上到底还有多少景点是真的?不由得想到《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原本这个世界就是真假难辨。你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你不信的未必就是假的。原因一,是我们人类的认识总是有限,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因二,是外界(自然界)太纷繁复杂,譬如有没有神仙、有没有上帝?如果没有,月亮、地球、太阳又是如何产生的?

人要是太较真,就会活得太累。我年轻的时候有的事情会较真。现在年纪大了,看的开了,真真假假的由它去了,心中有数就行。

本来,还有些遗憾,因为时间短,恒山十八景没有看完。不过,真恒山如何,假恒山又如何?如此一想,倒也释然了。


悬空寺

说到”今北岳“恒山,就不得不提悬空寺。以前听说过悬空寺,也看过有关的介绍。2012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全球十大奇险建筑,恒山悬空寺榜上有名。据说,外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但是来此之前,我不知道原来悬空寺就是属于恒山的一部分,而且,还是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我们的大巴士在距恒山山门大约三公里的地方,往右拐下了公路,开入一条山沟,然后在停车场放下我们。下车后我们顺着山沟前行大约10分钟,就到了恒山悬空寺的大门。进入大门后,出现一片空地,右前方就是悬挂在山腰上的悬空寺。悬空寺的结构为两楼一桥,即南楼跟北楼自成一体,中间由长线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南楼有个八仙中吕洞宾的香火供奉处“纯阳宫“,也称吕祖庙。因为他的道号就叫纯阳子。吕洞宾是全真派祖师,据说目前道教全真派四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还记得当年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至今尚记得全真派的王重阳真人,以及手下门徒邱处机道长(长春子)在内的全真七子怎么培养那个笨郭靖。并由此还发现,武昌的长春观原来就是纪念邱处机的道教宫观。

北楼有个三教殿,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殿中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曾有《夜宿山寺》一诗。虽然此诗来源及名称争议较大,但是一般认为是李白的作品。诗中所写“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用这首诗来描述了进入悬空寺的感觉,真的是太形象了。我推测,大概也是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写的。

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恒山后著有《游恒山记》。景区里建有一个飞檐翘角的亭子“霞客亭”。亭中树立一碑,上述“霞客遗迹”,记叙了徐霞客于明崇祯六年游历到此的史实。《游恒山记》中徐霞客赞誉悬空寺为“天下巨观”。景区有一巨石,上书有这四个大字,与诗仙李白的题字“壮观”遥相呼应。

一时兴起,得打油一首:

峭壁空悬南北楼
神仙止步鬼见愁
楚郎乘兴欲提笔
诗仙有字在上头

来到悬空寺的人除了赞叹其奇险,很可能还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古人为什么要在恒山建这样一座悬空寺?一种说法是为了弘扬佛法(道法),由北魏皇帝下令建造的,建成时原名为玄空阁。后因为“悬”和“玄”谐音,以及寺庙建在了悬崖的半山腰处,遂被称为悬空寺。另一说法是源于军事用途,北魏皇帝发兵万人凿开恒岭,通直到五百余里,此处为始基。后来战争结束,改为和平祈福用途。

不管怎么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是古代中国人民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


山西游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