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远距利与弊 经济回升硬道理

进入3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又要向一个月告别了。

坐在家里的电脑前,不知怎么就想起远距离上班(在家工作)的事情。新冠疫情流行,造成了许多公司被迫采取了让员工远距离上班的事实。其实,在此之前,美国一些公司早就已经开始实行了。

记得90年代,我在华盛顿市区的美国房利美(Fannie Mae)公司上班。那时候,公司有些员工就可以远距离上班。当时有同事住在外州(宾夕法尼亚州),每周到公司来两三天,其余时间在家里办公。我当时住在华府近郊的石头城(Rockville),距离公司不到10英里,开车差不多半个多小时,算是不错的了。可是,作为员工,我仍然愿意尽可能地在家里上班,至少省去每天上班路上来回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很不幸,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我没有得到远距离上班的优惠。

一个以前认识的朋友,后来加入了我们公司,但是不在一个部门。她的部门允许她远距离上班,可是她竟然不愿意。我就不明白了,每天省去在路上挤挤攘攘开车上班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好事吗?我们华府的交通堵塞程度,据说在全美都是数一数二的。她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虽然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戴眼镜,但是我知道,只要有,肯定是大跌,而且是狠狠地大跌。

据她说,每天不到公司去,就不用着装,也不化妆。每天起来后,穿着睡衣,懒懒散散像个黄脸婆似的呆在家里。要知道“女为悦己者容”,没有人看的美人,岂不是把美丽的天姿浪费和糟蹋了,暴殄天物么?这倒是这是一个很美丽的理由。是我这个男士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想到的女性思维。

作为男士,尤其是一个没有几分姿色的男士,我只希望有个关心体贴自己的好领导,或者好同事。这样我就可以无需察言观色地远距离上班,在家努力工作。并以弹性的工作时间,为领导做出更为亮丽的业绩,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做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好员工。

不过,她的一番话倒是提醒了我。如果天天远距离上班,跟同事们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就会少了业务和社交上的一些交流,也远离了公司的文化。在业务上,许多新的技术和观念,往往就是在跟同行的交流和工作的碰撞之间中获得的。社交的减少,比如到中午,公司的员工都到餐厅去就餐,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愉快时光就没有了。对于社会人的我而言,人际之间交往的减少,会使我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种润滑剂,日子会过得单调贫乏且枯燥无味。

我理想中的工作状态,应该是每周远距离上班工作两三天,然后在公司工作两三天。这样兼顾两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可以“革命生产双不误”。


新冠疫情流行时,女儿女婿都开始远距离上班。这样在纽约疫情严重时,他们就可以带着外孙女到我们南方的乡下来避难。我们也可以跟外孙女度过一段幸福难忘的时光。作为一个退休的员工,我是支持远距离上班工作的。

不过,作为老板,或是企业高层主管,是不是也这么考虑的呢?听说,很多以前(不得不)允许员工远距离上班的公司,疫情后,纷纷努力想叫员工回办公室上班。女儿和女婿的公司已经开始要求员工每周有几天要到公司上班了。

查看一下各大城市远距工作的职缺,人们会发现,密西根州贴出的远距工作职位比最高,达到39%。那里的最大雇主是州政府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他们的劳动力往往有工会组织,而重返办公室要先获工会点头同意。美国的工会有时候还是挺有作用的。

而美国南方,通常是对远距工作最不友善的地区。其中最糟的是我们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城市,刊登的职缺仅不到3%允许工作地点可弹性安排。招聘广告里远距工作比率最低的十个大都会区,有九个在南方。是否表明南方仍然思维比较保守和经济相对落后?

虽然疫情带来远距工作的机会,但各行各业并非平分秋色。比如运输、食品料理和服务,以及医疗支持和社会保安执法等工作,很少能远距完成。而金融和IT等其他领域的远距工作则持续增加。总的来看,当前许多公司仍限制远距工作,规定员工进办公室出勤的频率。

未来的情况如何?将视经济走向和劳动市场而定。记得90年代,IT市场发展迅猛,蓬蓬勃勃,推动经济发展,工作机会大于劳动力市场。我们IT行业的员工经常跳槽,以获得更高的酬劳。如果劳动市场在来年降温,很可能老板说了算,员工的影响力会降低。例如,裁员消息频传的硅谷,允许远距工作的征才广告比率上月已降到15%,低于12月峰值20%。

美国的经济,四月份能回升吗,或者下半年能回升吗?看着眼前金融界的一副乱象,人们有理由感到担忧。


03/27/2023 周一

湖面轻纱连天雾 滑翔偷渡过海峡

晨起,大雾。水面上轻纱柔曼,对岸房屋时隐时现。多半预示白日晴天。

晨雾不仅使得远处景物迷惘,连声音似乎都模糊了。往日清脆悦耳的鸟叫,在大雾中似乎也含混不清,混同于雾里树丛的隐绰中。只有白色鸥鹭悠哉悠哉的出现在近景中。

雾是湿的。南风迎面而来,一阵阵极细小的水分子便纷纷扬扬涌动,柔和地铺洒在草地和树上,亲吻在裸露的手臂和脸上。那是一种看不见却可以感觉得到的“水”状。雾中走得久了,头发上积累的雾水渐渐显现成细小的水珠,像悬挂在树丛中蜘蛛网上的细珠,在明亮背景的映衬下勾勒出千丝万缕。戴着帽子的我,也在帽檐处,看到一弯显微镜下才看得见的鹊桥,一道珍珠镶嵌横跨天河的鹊桥。


大雾天让我想起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大雾可以是天然的掩体,或许对偷渡者也有利,尤其是在边境上,偷渡者可以乘船在大雾中登陆,也可以趁机步行越过边界。不过,这得要有孔明的神机妙算才行。

众所周知,佛罗里达州的西礁岛(Key West)离古巴最近,只要渡过90多哩的佛罗里达海峡就可以到达。所以,古巴人常以自制船艇偷渡到美国。看到一个报道,近日有两名古巴人乘着安装发动机的滑翔翼在西礁岛的机场降落。

从古巴偷渡过佛罗里达海峡的动力滑翔机。

这种方式的偷渡,连大雾的掩护都不需要,诸葛亮恐怕也算不出来。


03/26/2023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