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生来不平等 人工智能慈善家

如果突然问我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我脑海里肯定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说明平时我没有碰到过或者想过这个问题。

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些当下经常提到的不平等现象:种族不平等,男女不平等,穷富不平等,以及资源占有和分配的不平等,甚至想到人生下来身体和智力差别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天生的,这事儿可不能怪爹妈,要怪只能怪上帝。

主啊,请你原谅我,我丝毫没有对你不敬,只是在陈述一个我认为的事实——人生来是不平等的。


而美国开国先贤提到的“人人生而平等”,在我看来,以美国人常用的“大不敬”口头禅来表达,就是“Bullshit”;用中国一位伟人的诗句来表达,就是“不须放屁”。

他们只不过是继承了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反对王权的提法,他们跟国王要民主,要自由,要平等。然而,他们并没有跟所有的众生,例如妇女,尤其是黑人,讲生而平等。当他们讲着这番话的时候,他们都是蓄养黑奴的奴隶主。那时的黑奴生了孩子也还是黑奴,如果不是熬到林肯总统,南北方发生一场内战,至少,美国南方黑人到今天,可能祖祖辈辈都还是白人的奴隶。

再往下想,就想到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那本小红书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提到的生产资料少数人占有(私有)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既少数人占有大部分社会资源和财富,而大多数人则只拥有少部分资源和财富,才是我们社会最基本,也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所以老马提出要消除这个“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也就是他提出的“共产主义”,通过“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和分配方式来达到。

这个大饼无疑画得很好,一定会获得占社会大多数“非生产资料”占有者(无产阶级)的拥护。


怎么才能走到共产主义呢?老马似乎提到了革命。他的继承者列宁用“十月革命”在俄国来实现了共产主义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将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全民所有?)。然后又在世界的东方,被中国的老毛实践了一番。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 (Getty Images)

“革命”——杀富济贫,似乎可以在短时间内用暴力强行“平等”,可是剥夺少数人所得真的可以持续维持人类的平等吗?另外,在道德上看,这样对少数人就“公平”吗?不知道人工智能能否回答这些问题。

从美洲新大陆的美国先贤们,到欧洲的旧大陆老马老恩们,还有横跨欧亚大陆的俄国老列们,以及亚洲大陆的老毛们,他们的社会实践到目前都没有解决贫富不均的这个根本的社会问题。今天活着的人们,恐怕都看不到那一天。

想了这么一大转,回过头来看,说到底,就是生产资料(社会资源)少数人拥有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这个“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大清早的,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一个跟热干面和越南咖啡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只因为在闲读中看到有个人说:

“我一直在思考——除了帮助人们提高生产力——人工智能(AI)如何减少世界上一些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那么,他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在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是在健康方面:每年有5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这比二十年前的1000 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个高得惊人的数字。几乎所有这些儿童都出生在贫穷国家,死于腹泻或疟疾等可预防的原因。很难想象有比拯救儿童生命更好的AI用途了。”

作者认为,将人工智能用于健康方面,可以减少世界上这个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他的看法跟我的不同,不过,我是受了他的启发,才胡思乱想出我的看法来的。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人工智能。我的问题恐怕人工智能似乎解决不了,但是人工智能将有助于解决我的问题。这一点毫无疑义。

并且,我到现在还没有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恐怕穷其一生也找不到答案。不过,这也是很自然的,而且是正确无比的。否则,我就不仅可以跟老马同志齐名,恐怕还要超越他老人家了。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无人能解决的问题,一个连上帝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世界需要确保每个人——而不仅仅是富裕的人——都能从人工智能中受益。”作者认为。

在美国,“改善教育”是减少不平等的最佳机会,尤其是确保学生在数学方面取得成功。作者认为,无论学生选择什么职业,拥有基本的数学技能都能为他们的成功做好准备。但全国各地的数学成绩都在下降,尤其是黑人、拉丁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扭转这一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气候变化”是另一个作者相信人工智能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的问题。气候变化的不公平之处在于,受苦最深的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也是对问题贡献最少的人。

作为一个慈善家,“慈善事业将需要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减少不平等并且不助长不平等。这是我自己AI相关工作的首要任务。”

看到这里,一个对数学有偏好、现在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如何“减少世界上一些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的社会慈善家、此文的作者的形象,是不是就跃然纸上了?


文章的后面还谈到“定义人工智能”、“生产力提升”、“健康”、“教育”、“人工智能的风险和问题”以及“下一个前沿”,让我对人工智能近况、问题和发展有了比较全面认识。

“正如世界需要最聪明的人专注于最大的问题一样,我们也需要让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专注于最大的问题。”


03/23/2023 周四

城堡坚守和瓦解 生命意外和伸延

闲读到一篇文章《城堡里的马原》。讲的是一个曾经是跟余华、苏童等并称“先锋文学五虎将”,跟莫言、刘震云和史铁生等一线作家一起踢球,后来在余秋雨的引荐下,进入同济大学任教授,讲小说、电影和写作,最后在西双版纳姑娘寨的南糯山上建造了一个九路马堡的人,和他家人的故事。

他之所以让人们记住,不在于他作家的头衔。现如今,这样的作家虽不说是一抓一大把的韭菜,也是在大陆上不断破土而出的雨后春笋。他们在破土时,曾经令人瞻目。长大后就汇入一片森林,或者神龙见首不见尾,或者枝繁叶茂各领风骚,又或者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偶尔在退潮后,被人们依稀记起。

九路马堡圆楼 (罗兰 摄)

他让人们记住的是:他那与众不同的经历和人生态度,包括他那座物质的和精神的城堡。

2008年,他的肺部长了一个6公分多大小的肿瘤——做穿刺显示“未见癌细胞”。本来还应该做第二次、第三次穿刺,继而可能是手术,如果是恶性则需要化疗,但他决定停止。“如果查出有癌细胞,就意味着进入倒计时。留着这个悬案,充其量我是个肺癌疑似患者。”

在未知真相之前,人们是选择知道真相还是选择模棱两可的“疑似”?是大无畏的直面惨淡人生,还是在畏缩里怀抱一线希望?都是无可厚非的一种个人选择。就跟当年亚当夏娃在面临毒蛇和苹果的诱惑一样。只不过,选择后的结局会大不一样。这也就是我们各自的人生都不一样的缘由。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

面对疑似肺癌患者,他想到的方案是“换水”。他认为水是生命的基础,自己肺上长的“坏东西”也是水带来的。他离开工作地上海,到海南“换水”。他认为“换成好水,或许就能把它带走”。

他是幸运的。他的病情没有恶化,一直活到今天。

是否就此说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呢?如果单从结果来看,似乎可以这么说。这种经历和体验,同时也形成了他对其它事物的看法。以他自己的话说,用“掩耳盗铃”、“视而不见”和“自欺欺人”来面对疾病。

因此,他开始不相信科学,医学也包括其中。相信某种神奇的力量。

“这个震撼背后有什么力量?就是神的力量。”

“我相信有神。自然界这么有秩序,一定是一种更高的智慧造就的。”

同时他也不相信科学的思维方式——逻辑。

“不要试图用逻辑去分析、论证、求索,都是徒劳的、可笑的”。

他要“一辈子与逻辑作战”。例如,看星星的时候他告诉儿子,我们看到的星星都是幻想,太阳也不是物质,火星是不存在的。

他所作的选择和结果,似乎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儿子出生时,医生说他的心脏“好像没愈合”。他们一家人从海南岛搬到了他所喜爱的西双版纳山上后,妻子发现儿子不时会心跳得很快,“站在旁边都能听到他心跳”。上一年级时,学校请医生为学生们进行常规体检,测出儿子的心率超过130次/分钟。妻子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他不同意。

或许是对待肺部肿瘤的经验给了他信心,他一再反对带儿子去检查、手术。妻子和朋友们轮番劝说,他的态度始终很坚定:心脏怎么能动?不能动的除了心脏,还有脑。

带着“疑似”的隐疾,儿子在山上一天天长大。后来居上,13岁的儿子,以1.85公尺的身高超过了曾经1.84公尺的父亲。

13岁的儿子身高已经超过父亲 (图源九路马堡公众号)

大部分时候,儿子看上去是个正常健康的孩子。但周围的人注意到,随着年龄增长,他出现不适症状的频率越来越高。儿子常常运动一会儿就心慌气短,脸色发青,胸骨的凸起也日益明显。这是心脏问题的典型症状。然而在父亲强硬的态度下,没有人敢于再劝说他。

终于,妻子带儿子到上海检查,诊断是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简称为 MFS)。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非常罕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会进犯心脏和主动脉,罹患二尖瓣脱垂和主动脉瘤的风险较高。

一位引起公众对马凡氏症候群关注的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银牌得主美国队的成员弗洛拉·海曼(Flora Hyman)在比赛时,由于主动脉夹层剥离而突然死亡。近年又有一名乌克兰妇女因为身高异常(207公分),而引起大众对这病的关注。

该病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几家医院对于治疗建议说法不一,因此,为儿子做手术的事暂时搁置下来。

这样到了2022年,儿子升上六年级。那天是6月1日,儿童节,儿子起床后照例和爸爸贴了贴脸,然后去了洗手间。一进去就没有出来。妈妈进去看,发现儿子倒在地上,就这样走了。

“他的人生就是爸爸妈妈,天地,世界,这些美丽的地方,让人愉快的回忆,真的再美好没有了。我跟你说这些的时候,你能看到我脸上带着笑意,因为我在说我深爱的儿子,他的生命是灿烂的。他连被女孩骗都没经历过。不经历被女孩骗,被朋友骗,被别人欺负,他的生命里没有丝毫这些东西。你说多美好啊。”

九路马堡主楼(图源九路马堡公众号)

他这样看待儿子的离去。声音听起来有些飘忽和遥远。

妻子反复听着他说类似的话。她无法释然:“我儿子没活够。”

“有时候看到儿子的遗物,我也会掉眼泪,但我难过的是那么好的孩子以后不能陪我了,仅仅是这件事。他去了没有烦恼,没有苦恼的地方,不在我们这个充满不幸的世界里。他走了我不难过,我难过的就是他不能再陪伴我。”

他在跟朋友交谈时,这样说到。

“儿子没出意外,没去医院,没有伤痛,他就突然走了。为什么一定要归结到是心脏病?我从来不这么想。他就是寿数到了,他该走就走了。”

也许他是对的。我也相信他就是真心这么相信的。但是,他妻子不能接受。别人也会有其它的想法。这些想法也许都不重要了,因为,高高大大的儿子走了。

最后他有些不耐烦了:“不聊这些,没有意义。”

可是我觉得。聊这个,很有意义。因为选择,是我们人生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其后果,也来自于我们的选择所种下的“因”,必须接受。悲或喜,苦或甜,哪怕带点辣和酸。

我不打算给“他”做什么对或错这样简单的黑白判断。儿子走了,他也很悲痛。其实,对于马凡氏症候群,他也无能为力。

我只是在思考,在知道到这个故事后,作为选择的基础,我们的人生观,是否会有一些改变。或者,堡垒变得更为壮大坚实;还是像他,原来的堡垒正在渐渐瓦解。

往时今日

两年前今日,在脸书上有小诗一首【七绝·孤鹤】。


03/22/2023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