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轮徒留记忆 红谷仓将就凑合

今天到“红谷仓”(Red Barn Farmer’s Market)集贸市场去赶集,一个周末才有的农贸市场。一路上在想,圣诞新年两个节日过完了,人们这个时候的购买欲望,是不是还在过节疲劳之中有恢复呢?结果,到地方一看,停车场上车子停得满满的。虽说可能比不上过节的热闹,可是也比平常周末的时候人要多很多。奇怪!

回来的路上经过好市多,不仅加油要排队,商场里面的人也比平常多。购物的人多得连推车走路都十分拥挤,连商店小吃部外的座椅都坐满了人,餐桌旁边手推车排得密密麻麻的。这个现象出乎我的意料,显得有些奇怪。今天并不是什么节假日,难不成是各个公司都在昨天发工资,今天都出来购物?不会是大家像缅因州的那个幸运儿,都中了13.5亿美元的兆彩(Mega Millions)头奖吧?总之,这两个地方得人多得有些不寻常。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指出,12月受汽油跌价等特殊因素驱动,结果通膨正快速趋缓。克鲁曼认为,通膨升得快、升得久,出乎众人意料。但现在,通膨也以同样速度降下来。这是真的好消息。不知道克鲁曼的这种乐观论的想法是否到时候真的会实现?

今天看到路边加油站的普通油价为$3.09/加仑。油价回降下来已经有一阵子了,但是食品和其它日用品上涨后,就没有回降。不知道周末购物人数的增加,是否跟通膨下降有关?


我今天的购物属于日常购物。去农贸市场,多半由于那里物廉价美。有两家华人经营的小商品,基本上是Made in China。家里自行车上的灯坏了,我在沃尔玛这样的平价连锁店买一个,大约是10美元。而华人经营的商品,在通膨前只需要1美元,现在涨价到2美元。现在的中国货,不仅价钱合算,而且质量也不错。另外,到那里可以购买一些时鲜的东方蔬菜和水果,当然领导还会逛逛那里的花卉市场。有时候去“赶集”,还会发现一些大百货商场没有的东西。

疫情前,在湾区对面的圣彼得堡市界内,有一个更大的农贸市场——“马车轮农贸市场”(Wagon Wheel Farmer’s Market),那里的东西更多。有三分之一是时鲜蔬果和地方土产,除了一般的西瓜苹果梨桃柑橘葡萄香蕉等大路水果以外,还有南方特有的新鲜荔枝、龙眼、火龙果(红白黄三色不同);此外还有当场现榨的甘蔗汁和一刀砍掉头部,露出三个肚脐眼,然后插上一根吸管就可以吸吮的椰子汁;更不要说那些各式新鲜瓜果任君挑选混合后,再撒上刨冰做成的清凉甘甜饮料。这些是我们买菜以外的额外收获和南方才有的特殊享受。

另外三分之一就是室内或者大棚下那些比较固定的常年摊位,呈一个极大的L形状。其中有日用百货,从日常到具有地方和个人特色的商品,无所不有。有私人定制的衣帽、门牌车牌、自家制作的纪念品和摆饰、防身用的烟雾弹、电击枪;从手动工具居家装修用品,到电子工具,手机音响等电子产品;还有一个长廊设有餐馆及特色食品和各式小吃饮料,另外有一个露天场地,有座椅、舞台和“驻场”歌手,并提供啤酒,供客人酒意微酣中随着音乐和歌曲翩翩起舞,吃喝玩乐皆大欢喜。

剩下的三分之一就是跳蚤市场,这个跳蚤市场主要供那些临时散客业余卖掉自己多余的物品,那就更是五花八门了,可以说除了顶级高科技产品飞机火箭和武器弹药坦克大炮及航空母舰,你能想到的,基本上这里都有可能出售。而且这个三分之一所占的位置除了在L形右边的一大块室外空地,左边的蔬菜瓜果地区中,也有许多是跳蚤市场的天下。因为场地大、摊位多,从早上到中午,我们或者闲逛或者有目的地寻找东西,几乎从来都没全部看完这个部分。

自打发现这个农贸市场后,我们差不多隔一周就去一次。回来的路上,经过圣彼得堡的一家中国超市,比我们这边的那家要大得多。买完了中国食品后,常常在中国超市的小吃部买一个中式盒饭,又便宜又合胃口,有时候还买点牛筋牛腱猪下水这等卤肉熟食。中国超市旁边还有一家中餐馆和越南粉餐馆,我们也会在那里换换口味。此外还有一家男士理发店(Barber),价钱比我们这边便宜差不多一半,有机会我顺便在哪里理个发。我这种小平头的发式,不管在高级理发师或者普通理发师手中,都是小菜一碟,三推子两剪刀就搞定了,也看不出什么区别。在我眼里,唯一的区别是理发费。这家理发店要12美元,而住家门口的那家男士理发店,要价24美元。但是,我还是怀念纽约法拉盛的那家小猪理发店,那里理个发只要6美元。

不过,疫情一来,不允许到这种公共场合聚集,偌大的“马车轮”市场也没有人去了。听说,后来“马车轮”的主人熬不下去了,就停业把那块风水宝地卖掉了。好多以此为生的小商家就失去饭碗,或者到别的地方另谋生路了。我们也失去了一个周末吃喝玩乐的好去处。现在的这家“红谷仓”,比起以前那家“马车轮”来,差的太远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没了,就是没了。如果它们曾经美好,便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01-14-2023 周六

坤为地厚德载物 乾以天自强不息

偶看网上一位书法家演示,手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以前看过此话,但是似懂非懂。经查,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简单的两句话,二十个字,几千年流传下来,据说,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窃以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理解不同,各执一词,这就合乎当下认识论的规律。如果说,一句话,一个道理,古今天下的理解全都一致,那才是咄咄怪事。其一是涉及语言本身发展而产生的差异,从字意到词汇以致语法,现代和古代语言相差甚大。不然,今人看古文多半是字不识意难懂,还要注解才行。一部《古文观止》,我费力啃到今天,也没有读完。

二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和读者所理解的意思,由于时代地域之别,个人学养之异,两者之间其内涵和外延不可能是100%严丝合缝。尤其是这种比喻发挥出的想象,那就更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了。

比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别。坤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为地和阴性,如乾坤、坤车、坤表等等。如果说“天行健”是天的运行刚强劲健的意思,那么“地势坤”的坤又怎么解?大概不能说地势“地”或者地势“阴”吧?查现代汉语就找不到“坤”的这个意思,因为现代人已经不这么用了。

去查《康熙字典》。坤的意思有一解:“【釋名】順也,上順乾也。”坤为顺从的意思。再看《说文解字》中有两个解释,一为“說卦傳曰:坤,順也”;二为“說卦傳曰: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所以,《易经》八卦中的“坤”卦,其意应为“顺”。相当于现代汉语”顺从”和“顺随”之意。我想,大概也是从“阴”的意思中引申而来。

另外,“天行健”从语法上看,似乎为现代汉语的主谓宾结构,“天”是主语,“行”是动词,“健”是宾语。与其相对的“地势坤”也应该如此。那么,“势”在这里也应该是个动词。但是,现代汉语的“势”只作名词用。

查《康熙字典》,得“【廣韻】形勢。【易·坤卦】地勢坤。”原来,“势”在古代也是名词的属性,并用坤卦中的“地势坤”作为例句。那么,这句话的结构就变成了“主谓”结构。用现代汉语理解大概就是“地的形势(主语)是顺从的(谓语)”。顺从什么?“上順乾也”,顺天。

回过头来看,其对应的“天行健”也应该如此。可以理解为“天的行为是强健的。“健”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增韻】强有力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以乾卦“天行健”为例。

据此,“天行健,地势坤”用古汉语似乎可以理解为“天行为健,地势为坤”。根据我的粗浅理解,全句大致可以用现代汉语表达如下:

上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以此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大地的形势随和顺适,君子应以此厚积德行,容载万物。

乾坤中有天地阴阳之说,所以君子不仅要有乾(刚阳之气),还要具备坤(阴柔之德)。正所谓做人要阴阳和谐,刚柔并济。仔细想来,个中引申出的意义可就大了去了。

比如,有人认为,《易经》中乾为马,以马比天,上天刚强劲健。人应该像天马行空一样发奋图强并不止不息。坤为牛,用牛喻地,大地宽厚仁慈。人应该像老牛一样修养品德去承载万物。如同鲁迅所言:“俯首甘为孺子牛”。

读者有兴趣,可以参考各种对此的解释,并据此得出自己的判断。

听说早年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作《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耄耋之年,生命之火已在熄灭中,还是要提倡“自强不息”的。这时候的“自强”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麻烦别人,或者不给别人增加负担。一位医生文友近来写了一篇文章,谈到一位病人,在疫情中被诊断为癌症后期。为了不让亲人们为他的病担心,同时也避免在疫情中看病的种种不便,病人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家人。三周后就在家中病逝了。我想,这大概就是老年人应有的一种自强精神吧!

为此,就要保持身体健康,根据自身情况锻炼身体,可以是打球、也可以是游泳、走路或者其它活动。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同时,还要进行脑力活动,读书和写字可以锻炼大脑,下棋和打牌也能促使脑子的运动。以免身体其他部位尚好,脑子却糊涂成为老年痴呆症了。

此外,还应该修身养性,以“厚德载物”。抚育我们成长的大地,承载万物,不论物种的优劣,人们的聪明或愚笨、美丽或丑陋,大地母亲一视同仁,一律接纳。正所谓“萬物皆致養焉”。而人类大多以自我为中心,通常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就不能容忍和接受,有人还非要别人顺从自己,不然就生气、烦恼和争斗。为什么我们不能体谅别人的不同而心平气和?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互容忍而和平共处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难道不好吗?

周围经常发现一些夫妇,一起生活几十年了,每日里为了一点生活琐事互不相让,争吵不休。不仅让别人笑话,连自己脸上也不堪。这些都说明,不仅年轻时要“厚德载物”,人老了,更要如此,因为要改掉几十年养成的自我中心的陋习,更难了。一个人要学会体谅容忍,像大地母亲那样心胸广阔,方能承载万物。

在我看来,自强不息相对容易做到,而厚德载物就难了,因为容忍就是在克制人性生来的欲望。试想,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不就天下太平了吗?这样看来,以上这些话只是对“君子”而言。对小人自然就不会这么要求了。所以,这个世界才会争端不断,战争四起。


走笔到此,一阵倦意袭来,“厚德载物”话尽,当是“自强不息”的时间了。

今晨连阴雨,不能户外散步。下午雨停,却是风大,但不影响晚泳。大泳池无人,任我横渡几个来回。游完后,在热汤中泡上十分钟。回到家,全身犹如脱胎换骨一般,精神十足。于是乎,继续厚德不息。


01-13-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