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新诗画中影 雾去烟消不见人

近读文友所写读后感,浅谈俞平伯和红楼梦的因缘。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虽然远离国学辞赋,但是对上个世纪50年代对俞平伯的批判,还是略有耳闻。及至后来读了红楼梦以及粗粗了解红学的大概,才渐渐明白俞平伯在中国红学中的角色和作用。文章结尾处谈到俞平伯对诗词颇有研究,尤其擅长写词,并且写过好几本有关诗词的书。

网上查得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读完前言发现俞对词确实有其独特的看法,至少对我而言。我直到最近才通览过一遍【宋词三百首】,勉强算得上一个词的爱好者。看到俞平伯这样的懂词大家所编选的唐宋词,且有注释,尤其他也喜欢苏辛的词,不由读兴大起。

开篇是《唐五代词》。原来在宋朝之前,已经有词作流行。李后主就不用说了,原来以为李白是诗人,其实李白也写有词,只不过以前读过,却不知道而已。譬如他写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还有【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读《唐五代词》,习作两个新学小令【望江南】和【章台柳】。

【望江南·枝头月】

枝头月
绰约一盘银
徐步闲吟风渐紧
须臾吹散月边云
独照画中人

【章台柳·湖光】

其一
湖光好 湖光好 一舸盈盈潋清晓
岸苇飞花掠水凉 坐钓山翁听啼鸟

其二
湖光美 湖光美 玉立亭亭芙蓉水
落日烟霞晚鹭飞 澹荡凌波呈瑰诡

其三
湖光静 湖光静 细雨濛濛江南景
雾去烟消不见人 梦里新诗画中影


01-10-2023 周二

乙类乙管个人管 检疫取消国门宽

中国8日重开国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8日可见亲朋好友团聚的温馨画面。(Getty Images)

中国去年年底(12月26日)宣布,自今年1月8日起,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实施传染病“乙类乙管”,不再对入境人员采取隔离等检疫管理措施。

此前,中国对入境人员实施过“14+7”、“7+7”、“7+7”和“5+7”等入境隔离要求。我们社区的一位邻居就是在“7+7”时回国。一路上出现许多意料不到的事情,虽然有惊无险,但是那番经历,足可以写一篇短篇小说。书名暂定“七夕银河路”。

终于,周日(01/08)上午,北京、上海、成都与南京等机场陆续迎来入境航班。入境旅客下机后只需填报海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并自助填写核酸结果,自动检测体温正常后即可办理入境手续,随后就能自行离开。

据央视报导,昨天凌晨从加拿大多伦多、新加坡起飞的航班先后停靠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机上共搭载387名入境旅客,成为中国新制实施后,率先适用入境免核酸检测与免集中隔离的旅客。

昨日上午,北京首都机场也迎来首班免隔离入境北京航班,搭载来自香港的281名旅客,10时36分落地后,首批旅客11时20分许陆续完成通关,抵达入境大厅,与前来迎接的亲友重逢。而随后降落的来自波兰华沙的航班,则成为中国开放国门后,首个落地北京的国际航班。

一名在香港就学的王姓学生入境后表示,下飞机后,包括取行李、通关的过程约仅需30分钟,相当顺畅,也不用进行核酸检测,基本跟以前一样了。他提到,因为是首日、首班机,机场内并没有太多人,相信未来会逐渐恢复人潮。

随着中国开放国门,上海、北京等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8日公告恢复出入境证件办理,办理窗口全量开放。深圳市出入境管理局网站的出入境、港澳个人签注等系统,8日还一度因访问量激增当机。中国“同程旅行”等平台数据显示,8日中国出入境机票订单暴增超过六倍,是2020年3月以来新高。

中国重开国门,出入境重现人潮,但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日在记者会上强调,“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更精准、科学、高效,呼吁年长者完整接种疫苗;并称疫情爆发时,仍可适度采取紧急防控措施。中疾控官员提醒,近期从新变异株流行国家入境人员,须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和防护。


01-09-2023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