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求同存异 增理解互相包容

早上骑自行车在刚刚铺设好的马路上行驶,路上还有未消散的柏油味道。

昨天,家门口马路被重新涂盖了一层柏油,这是瓦蓝湖社区重铺路面的一部分。

顺着这条新铺的马路前行,就到了与社区大马路的路口。我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大马路上骑车,自行车和汽车共享;另一个是骑上人行道,和走路的行人共享。在这种情况下,骑自行车的人到底是应该在马路上骑车,还是在人行道上骑车,好像社区并无明文规定。我看到的情况是,两者都有。

怎么办?英语也有类似中文的谚语“入乡随俗”。以我们社区的情形来看,应该是两者皆可,每个人按自己的爱好而定。

如果在社区的马路上骑自行车,往往是后面的汽车超车。由于是一条车道的宽度,汽车往往要绕开一些才能超车,会给开车人造成一些不便。

如果在人行道上骑车,遇到前行的路人,要小心翼翼地超车,最好是礼貌地在超车前提醒行人,“在你的左边”(On your left)超车。

我采取人行道上骑车,这样对自己和他人都安全。因为如果在马路上骑车,容易被汽车所撞,而在人行道上则没有这个危险。即令自己不小心撞到行人,也不会造成汽车撞人的伤害。

骑在路上,突然想起前日看到的一个脱口秀,一个英国人吐槽美式英语。说“人行道”这个词,英式英语是“pavement”,来自动词铺路 “pave”。而美式英语是“sidewalk”,意思是马路两边走的路。那位英国绅士于是讥笑美式英语是多此一举。而“pavement”在美式英语中,指的是任何铺设过的路面(比如沥青或混凝土铺成的道路表面),比如说我们门前刚刚铺设的路面,可以指马路,而不仅仅是人行道。

其实从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美式英语更确切地表达了人行道的意思。中文中,用“车行道”和“人行道”来表达两者的不同,我以为更容易理解和具有逻辑性。当然,语言中很多是习惯或者是约定俗成,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我们不能以此来吐槽美式和英式英语。

学习外语,可以让我们多方面地了解周围地世界,知道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表达,以此达到对各种看法的理解,从而在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中得到和谐。而不是偏执己见,容不得别人看法,从而导致争执甚至是战争。


‎04/‎02/‎2025 周三

总统宣布解放日 刻意避开愚人节

今天是2025年4月1日,正好是西方的愚人节(April Fool’s Day),一个以恶作剧和玩笑著称的日子。正好用来关心一下“国家大事”,无论对错,都是一个玩笑。

白宫发言人李维特(Karoline Leavitt)今天告诉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在2日公布后就会立即生效,“我的理解是关税明天就会宣布,会马上生效,总统已经预告了一段时间。”

根据一些媒体报道,特朗普总统将明天4月2日称为“解放日”(Liberation Day),并计划在这一天宣布大规模关税计划,主要针对与美国存在持续贸易逆差的国家。

特朗普这样做,很有可能是为了突出他的“美国优先”经济政策,意在通过关税手段“解放”美国经济,减少对外国商品的依赖,促进国内制造业,并缩小贸易赤字。这种措辞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宣传意味,旨在激发支持者的共鸣,同时向贸易伙伴施压。

同时,他这么说的动机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关税还能作为谈判筹码,迫使其他国家在贸易政策或其他议题(如移民、能源)上做出让步。此外,称其为“解放日”也可能是为了塑造一种历史性的叙事,把自己定位为改变美国经济命运的关键人物。

这是“解放日”有利(潜在好处)几个方面的分析。

那么,为什么不将一个月的第一天定为“解放日”,这样不是更好记吗?人们有理由认为特朗普是刻意避开4月1日。因为在愚人节宣布重大政策,可能会被公众或媒体质疑其严肃性,甚至被误解为某种政治玩笑,这会削弱他想要传达的强硬立场和政策的冲击力。

把“解放日”定在4月2日,不仅避开了愚人节的戏谑氛围,还能让他的声明显得更正式、更具分量。况且,关税这种涉及国际关系和经济利益的重大举措,需要一个不被“愚人节”干扰的舞台来确保其权威性。

有利必有弊,正如八卦中的阴和阳。有专家分析,其弊(潜在风险)有一下几个方面。


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关税会提高进口商品成本,这些成本通常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例如,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服装或欧盟的汽车价格可能上涨,增加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如果引发通胀,美国联邦储备可能被迫加息,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

贸易报复

被针对的国家(如中国、欧盟)可能以对等关税反击,打击美国出口行业。农业(如大豆、猪肉)、航空(如波音)和能源等对出口依赖的领域可能受创。例如,2018年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就重创了美国农民。

供应链中断

美国许多产业依赖全球供应链,比如汽车制造需要进口零部件。高关税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甚至迫使企业将工厂迁往关税较低的国家,适得其反。

国际关系紧张

大规模关税可能恶化与贸易伙伴的关系,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软实力。如果盟友(如欧盟、日本)感到被针对,可能在其他领域(如气候合作、安全事务)减少配合。

经济不确定性

市场对关税的反应往往是波动性的。股市可能因贸易战预期下跌,企业投资信心受挫,长期看可能拖累经济增长。2025年的经济环境若已脆弱,这种政策可能加剧不确定性。

作为一个综合的评估,其结果,将会从短期长期效应来看:

短期效应:关税可能为美国带来政治上的“胜利感”和部分行业的短期提振,但消费者和出口商可能很快感受到负面冲击。作为一个任期有限的政客,往往为了自己的政绩而采取“饮鸠止渴”。

长期效应:如果关税成功迫使贸易伙伴谈判并达成更有利的协议,美国可能获益;但如果演变成全面贸易战,全球经济放缓将拖累美国自身。这个分析的结果,现在无法预料。人们只有拭目以待。

另外,也要考虑社会影响:支持者可能欢呼“解放日”为经济独立的新起点,但反对者会批评其为保护主义的倒退,可能加剧国内政治分化。这一点是肯定的,将会加深两极分化。

朗普选择“解放日”这个名字,显然是想强调“利”的叙事,把政策包装成对美国经济的历史性救赎。但从实际效果看,利弊取决于执行的力度、国际反应以及美国经济的韧性。

其结果如何,套用一句中国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今后的时间里观察了。


‎04/‎01/‎2025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