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长是个吃货

作为一个炊事班长,知道什么好吃什么能吃,那是必须的。作为一般的学生,是不需要具备这个特色的。

至于我,充其量,也就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而已。比如说西兰花或者椰菜花(broccoli),当年在大陆我就没有见过,现在,已经是在美国餐桌上的一道常见蔬菜了。又比如说龙利鱼,学名比目鱼(flounder),直到研究生毕业到美国华盛顿后才吃过。以及后来又逐渐接触到许多在国内没有听说过和见到过的海鲜食物等等。慢慢地,我开始从适应到喜欢吃生菜沙拉,从一个无肉不成席的食肉动物和平演变成一个爱吃萝卜和青菜的小白兔。

但是,在那个年代,健儿就是我们班在“吃”上独领风骚的领军人物,又因为在野外实习中,扮演过炊事班长的角色,同学们打趣时,就叫他“炊事班长”。

作为学生,一日三餐我们都是在学校食堂里吃的。因为学校搬迁的原因,在武汉的师生都很少,所以不分教工和学生,统统在一个食堂吃饭。由于跟老师们一起吃,菜的品种和质量要比单一的学生食堂要好一些。家庭环境较好的同学,每天会“奢侈”地吃上一份或者两份荤菜。家庭环境一般的同学,会在吃上节俭一点,吃便宜一些的素菜。这样,可以从国家发的十八块钱生活费中省下几个铜板,用于生活和学习用品。炊事班长特爱吃,在同学的印象中,是个桌子上枕头边常有饼干和零食的主儿。

就说男生们都知道的那个生吃海蛎子的事儿吧。那次,也不记得他是从哪里弄来的一堆海蛎子,泡在他的脸盆里,整得满宿舍都是腥腥的海鲜味。据他说,海蛎子要在清水中泡一泡,跟吃螃蟹一样,这样海蛎子在海水中的泥沙就会通过清水过滤掉。过了一阵子,脸盆里的水果然浑浊了,想必是循环过滤奏效了。到底是“炊事班长”,果然有吃货的学问。换过一遍水后,盆里清亮多了。海蛎子怎么吃,虽然我生长在江南鱼米之乡,武昌鱼和其它淡水鱼都吃过,但是,对大海里的那些东西,大都不知道。恐怕有些同学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玩意儿。至少,我们应该把它们弄熟了吃吧,就如我们现在餐馆里做的那样。

再说,我们当学生的,那时也没有什么炊具,怎么办呢?

看着我们满是问号的眼睛,他变戏法似的拿出我们地质队在野外使用的那种长方形铝饭盒,像变扑克牌一样在我们面前一晃。然后,将泡干净了的海蛎子倒入铝饭盒。一转身,从桌子上从容地打开暖水瓶,拔出软木塞,在我们面前又是一晃。接着,用开水往铝饭盒里的海蛎子上面一浇,说是消毒了。然后,用两个指头迅速地从铝饭盒里夹出一个海蛎子,娴熟地放入嘴中。只见嘴后上下犬牙一磕,听到像嗑葵瓜子似的一响,两瓣海蛎子壳从嘴里吐了出来。张开嘴,舌头尖上躺着一个似黄似黑软软的小玩意儿。在绕场一周,向我们做过示范,让在场的诸位都看到什么是海蛎子后,最后,一抿嘴,嚼吧两下,一伸脖,那玩意儿就下去了。一个完整的吃海蛎子程序就这样完成了。

目瞪口呆之余,大家面面相视。就这样吃?熟了没有啊?没有油盐是啥味道?问号从眼睛里写到了脸上。接下来,没有一个人敢试着吃!炊事班长看着大伙儿的怂样,干脆从脸盆里捞出一个生的没有“消毒”的海蛎子。又重复了一遍上下牙一磕,吐出蛎子壳,嚼吧两下,一伸脖美滋滋咽下那玩意儿的程序。只是简化了张开嘴给我们看的那个环节。

享用了那个生的海蛎子后,他开始了习惯性的卖关子。瘪瘪嘴,咽口吐沫,先做个回味好香的动作。嘴里吧滋吧滋两下后,才跟我们解释道,在福建他自小生长的地方,其实渔民们在大海里捞上海蛎子来,在船上就那么生吃的,味道鲜美极了。终于,在炊事班长的反复示范和动人演说的感召下,我们一些人终于犹犹疑疑地试着吃了起来。味道怎么样,记不得了。似乎不怎么好吃,要不我的味蕾和记忆应该会留下愉悦的印象。听说,有几位同学,记得名字的有刘思京,吃完后不仅肚子里难受,后来还呕吐了。

说来奇怪,到美国来后,我才真正领教了炊事班长当年所讲授的那种海鲜原汁原味的生猛和鲜美。

就说前两天,有两位国内来的武汉大学的朋友从纽约下来玩。我带他们到华府当地有名的鱼市尝鲜,请他们吃鱼市上现打开现卖现吃的生蚝(oyster)。在那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海鲜和琳琅满目的各式海产品,还可以亲眼看见生蚝在你面前被那种特制的开启工具撬开。美国是一个到处充满着为应用需要而发明创造的地方,连开一个生蚝都会应运而生的造出一个开生蚝器来。要不然怎么会生机勃勃,总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呢。那是一个像改锥起子模样改装后的玩意儿,一个手柄,一个改锥头之类的东西,从生蚝两瓣壳间的缝隙里插进去,然后一搅动,就将生蚝壳打开。然后用那个开蚝工具在蚝肉与壳衔接的地方一划,像一把小刀一样讲肉身和壳底分开来,就呈现给顾客。蚝肉与壳看起来还像天然长在一起那样。然后根据各人口味,倒上红色辣椒酱,黄色海鲜酱,挤上鲜柠檬汁,或者加上其它调料佐料后,拿起壳来往嘴里轻轻一吸,蚝肉就落入嘴里,轻轻一嚼,蚝肉特有的那个鲜美和滋味就化入嘴里。那个味道怎么形容呢,是鲜?是嫩?在嘴里软软的,有一丝淡淡的鲜味,几乎不用嘴嚼,不小心,一抿就滑下喉咙。品着品着,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当年吧滋吧滋的海蛎子,炊事班长圆圆的脸就浮现在眼前。


初稿于马州饿半拉山庄 02/23/2018
修改于佛州瓦蓝湖 07/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