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不得不干 不得已不干不行

完成一件繁琐的,每年一次,不得不做的事情——报税。早期的报税都是自己拿着纸质的报税表,按照一本当年的报税手册,手填。然后将一大堆报税文件从邮局寄走。现在改成用电脑软件填报,直接就从网上将电子税表寄到国税局(IRS)去了。省事多了。

只不过,填写那些表格,仍然让我感到烦躁。因为那些表格繁多,更讨厌的是文件上字体太小,戴着眼镜都看不清。从早上一直烦到中午,才算忙完,简直比过去上班还要累。

这种数据输入(Data Entry)工作,是我最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时候,我多么盼着AI机器人能来帮忙输入这些文件。当然,以它们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只是,人类还没有把这些机器人造出来,供我们使用而已。

预言,五年后,这种不需要人工输入的报税机(机器人)就可以取代今天的人工输入报税了。

喜不喜欢,总有些事情都不得不干,人生的许多不得已,填表交税只是其中之一。


‎04/‎03/‎2025 周四

学外语求同存异 增理解互相包容

早上骑自行车在刚刚铺设好的马路上行驶,路上还有未消散的柏油味道。

昨天,家门口马路被重新涂盖了一层柏油,这是瓦蓝湖社区重铺路面的一部分。

顺着这条新铺的马路前行,就到了与社区大马路的路口。我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大马路上骑车,自行车和汽车共享;另一个是骑上人行道,和走路的行人共享。在这种情况下,骑自行车的人到底是应该在马路上骑车,还是在人行道上骑车,好像社区并无明文规定。我看到的情况是,两者都有。

怎么办?英语也有类似中文的谚语“入乡随俗”。以我们社区的情形来看,应该是两者皆可,每个人按自己的爱好而定。

如果在社区的马路上骑自行车,往往是后面的汽车超车。由于是一条车道的宽度,汽车往往要绕开一些才能超车,会给开车人造成一些不便。

如果在人行道上骑车,遇到前行的路人,要小心翼翼地超车,最好是礼貌地在超车前提醒行人,“在你的左边”(On your left)超车。

我采取人行道上骑车,这样对自己和他人都安全。因为如果在马路上骑车,容易被汽车所撞,而在人行道上则没有这个危险。即令自己不小心撞到行人,也不会造成汽车撞人的伤害。

骑在路上,突然想起前日看到的一个脱口秀,一个英国人吐槽美式英语。说“人行道”这个词,英式英语是“pavement”,来自动词铺路 “pave”。而美式英语是“sidewalk”,意思是马路两边走的路。那位英国绅士于是讥笑美式英语是多此一举。而“pavement”在美式英语中,指的是任何铺设过的路面(比如沥青或混凝土铺成的道路表面),比如说我们门前刚刚铺设的路面,可以指马路,而不仅仅是人行道。

其实从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美式英语更确切地表达了人行道的意思。中文中,用“车行道”和“人行道”来表达两者的不同,我以为更容易理解和具有逻辑性。当然,语言中很多是习惯或者是约定俗成,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我们不能以此来吐槽美式和英式英语。

学习外语,可以让我们多方面地了解周围地世界,知道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表达,以此达到对各种看法的理解,从而在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中得到和谐。而不是偏执己见,容不得别人看法,从而导致争执甚至是战争。


‎04/‎02/‎2025 周三